访美丽乡村,讴歌新时代(邓海燕)

旅游 蔡州视角 2021-11-12 17:24

原标题:访美丽乡村,讴歌新时代(邓海燕)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捻一指清风,携一丝秋阳。我们汝南县作协一行十人于2021年10月30日上午兴致勃勃地驱车来到三桥镇臻头河村,在村支部书记陈红耀的引导下,一路寻访千年古迹,并欣赏乡村美景。

从陈书记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臻头河村是三桥镇的北大门,离县城仅十几分钟车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这里曾经是河南省级贫困村,下辖12个村民组,819户,3192口人,耕地4500亩。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近年来又因有河南投资集团的帮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今已被评为河南省基层党建示范村。

来到村委会,我们看到现在村里不仅建设有群众游园、文化广场、还有现代化卫生室、党建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这些惠民工程的的确确服务群众,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走进仁义之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行行翠竹和整洁的水泥路,路边一户户农家小院的院墙造型设计风格迥异,有青的红的砖 、陶罐、磨盘、酒坛、青色小瓦巧妙组合而成。走近抚摸着这一砖一瓦 ,一盘一罐,仿佛回到千年前纯朴宁静的年月。 真是一户一景, 一景一特色,美不胜收,让人目不暇接。

沿着路标,我们来到仁义花园,看到历史遗迹仁义井保存完好。在三棵参天大树下掩映下的仁义井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默着,仿佛在回忆千百年来这里曾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又像是在向我们娓娓诉说仁义之村的历史变迁。仁义井井台光滑,外围是青砖砌成,每一块青砖上面都刻着“诚信”二字。我探头往井里看了看,深不见底,还忍不住摇动上面的手柄,想体验一下古人是如何从这口深井里取水的。西南角的仁义亭古朴美观,和东北角的仁义井日日相看两不厌。东边的墙画展示了仁义井的由来和衍变的历史。

我们驻足细读,王新立主席动情的向我们讲述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称帝前与王莽在此斗智斗勇周旋以及名士郭林宗、袁奉高、黄叔度之间的感人故事。重温历史,我们感慨万千。坐在长廊的木凳上休息,我们又不由得展望未来。摄影师金老师适时按下快门,留下这一难忘的瞬间。

我们边走边聊,美丽的村景、淳朴的民风,恬静而美好,让人不由想起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此时灿烂的笑容如家家户户门前一朵朵花儿盛开在每个人的脸上。

穿过一条小径,来到村史馆,透过窗户,我们看到里面收藏的各式农具,铁犁、木耙、耧,还有纺车、架子车等,它们无不向我们展示着过去艰苦年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抚今追昔,我们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出村后,陈书记又带我们来到他的菊花园,30亩的金丝皇菊是他带头种植的。他说现在党的政策好,眼下又正值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衔接之际,他要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在致富路上走得更远、更稳。种植的金丝皇菊,有药用价值,要保证纯天然无污染, 不能打除草剂,全部靠人工除草,这样不仅能解决村里留守妇女的安置问题,而且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经济价值。

一地盛开的黄菊恰似一张金灿灿的油画,美的炫目。穿行花海中,恍惚间仿若走向灿烂的未来。俯身近赏,抚一枝含露盛放的菊花,轻嗅它的芬芳,若有若无的淡雅馨香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久久不愿离去。那一刻,我真想化作一朵黄菊,在这田间自由生长,肆意开放。

恋恋不舍地离开菊园,我们跟随陈书记走进扶贫车间,参观优秀扶贫企业——臻头河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我们不仅观看了品牌产品——多味烤鸭蛋的生产工艺流程,还有幸品尝了该公司出产的盐皮蛋、脆皮蛋,味道纯正。

据了解,总经理李猛是一位退伍军人,今年32岁。他从2014年退伍返乡后开始创业,2017年在各级扶贫单位的全力帮扶下,在本村建起了以“公司+合作社+养殖小区+农户”为经营主体的驻马店市臻头河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生产的系列农副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他还以优质服务吸引贫困户加入,公司宁愿少赚也要保证为农户们兜底,让他们稳赚不赔,真正做到退伍不褪色,致富不忘乡亲们。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回首来时的路,一个个难忘的瞬间,一张张舒心的笑脸,定格在每一个轻松的脚步里。此次采风之行,不但我们有种回归田园的愉悦欣喜,漫步在小巷村舍看到村民们在党委政府带领下、关怀中,靠着勤劳的双手,努力脱贫,奔向致富路的新风貌。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臻头河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作者简介】邓海燕,女,笔名静之。从小酷爱读书、旅行,近年来,尤爱古诗词和心理学。2001年毕业于驻马店师范学校,现为汝南县第九小学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会员,天中山教师笔会理事。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