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唐宋诗中看襄阳(六)

旅游 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2021-11-12 20:41

原标题:全民阅读|唐宋诗中看襄阳(六)

唐宋诗中看襄阳(六):留醉与襄阳

世 标

❶ 留醉襄阳,

是王维云卷云舒的诗中画卷

一千二百八十年前,秋高气爽的一天,晴空万里,有“诗佛”之称的唐代大诗人王维来到了襄阳,登上古老的城楼,远眺浩渺的汉江,感慨万千,诗兴大发,说道:襄阳这个地方,有大好的风光,我不但要来此游览一趟,还要和那个自称“高阳酒徒”的山简大将军,在习家池痛饮一番,喝它一个不醉不归。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这是有形的远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是无形的近景,远和近的虚虚实实,有和无的缥缥缈缈,勾勒出令人艳羡的大好风日。一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流传了一千多年,给襄阳这座古老的城,留下了说不完的美好传说,增添了赞不够的文化厚重,快意了数不尽的醉意阑珊。也许是从那时开始,留醉襄阳,就成了这个有着2800年建城史的古城,特有的文化符号。王维的留醉襄阳,源于大好风光的吸引,那是对美的向往;源于古色古香的风韵,那是对城的认知;源于有情有义的人文,那是对人的赞叹。留醉于这样的诗中画卷,那种幸福感,是既快乐又持久的。当“襄阳好风日”响彻神州大地之时,那才是留醉襄阳的本意所在。“从留醉中醒来”,这样似是而非的讨论,不管出发点是什么,都不能停留在对文字的表面理解上,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实质。

❷ 留醉襄阳,

是李白仗剑江湖的豪情万丈

李白的生命里,除了手中那支笔,还有两样东西从不离身,一是宝剑,一是酒壶。“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那是“仗剑去国”的雄心壮志,是建功立业的家国情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那是失意之后的自信达观,是长风破浪的仰天长啸;“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是纯真任性的莫名惆怅,是人性通达的酣畅淋漓;“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那是率达任性的振臂高呼,是高调的醉意宣誓。而这个誓言,是在襄阳递上了《与韩荆州书》,却无人理睬之后,失落的醉歌。这个嘹亮的醉歌,是从《襄阳歌》中吼出来的,响彻神州。从这个意义上说,襄阳给了李白一个直抒心意的平台,一个醉意的天下。一个天真烂漫的醉汉形象,呼之欲出了。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李白《襄阳歌》

只有李白,也只有在襄阳,在那条大江像是刚酿好的绿葡萄酒一样的地方,才能发出“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的豪言壮语。同样姓李,南唐后主李煜只能愁眉苦脸地吟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软绵绵的诗句,没有一点壮怀激烈的情怀,所以才会江山丢失,性命不保。襄阳是一块英雄的土地,自古以来,250多场战争发生在这里,战旗猎猎,硝烟滚滚,不但没有消磨掉这个城市的雄心壮志,反而增添了逆风而行、弯道超车的勇气和力量。“白铜鞮”和“山公醉似泥”的故事,前文已叙述过,那是另一种人生的率性情怀。“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那是一江碧水穿城过的真实写照。羊公碑的故事,也在前文叙述过,那是“政声人去后,功德在民心”的最好纪念。纪念羊祜的石碑,都已经生了莓苔,字迹磨灭都已辨别不清了。楚襄王的云雨之梦,早已不知到哪里去了,只能看到月下的流水,只能听到夜猿的悲啼之声。岁月的长河就是这样无情,遂让“谪仙人”发出这样沉重的感叹。世事不遂人愿,那就只有在“会须一饮三百杯”的醉生梦死中,寄托自己的人生梦想了。

❸ 留醉襄阳,

是苏轼对万乘之师的高山仰止

苏轼是中华文化的全能冠军,诗书画文,皆在前列,甚至美食,甚至幽默,都别具一格。苏轼对襄阳的感情,深厚又纯朴,其中充满了对先贤往圣的仰慕之情。苏轼是哪一年来襄阳的,没有认真去考证,但他确实是到了襄阳,还专门到了隆中,造访诸葛亮隐居的躬耕之地,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隆中》诗。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

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苏轼《隆中》

九百四十多年前,苏轼以一个“蜀客”的名义,来到隆中旅游,拜访先贤,不胜感慨,发出了悲伤的声音。这悲伤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长使英雄泪沾襟”的蜀相。隆中,正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苏轼言道,“谁说襄阳隆中这个地方是个荒野之地了。就是这个地方,生出了帝王之师。从隆中山留下的遗貌看,那是卧龙的矫健身姿。山水秀丽,渊潭相移。到处都留下了先生的遗迹,而我再也见不到卧龙的身影而泪流。”苏轼是个极其达观的人,笑对命运的坎坷,能让他流泪的地方,除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亡妻之悼,就少有了。他在隆中拜访诸葛亮故里时,那是至真至情的流露。隆中景区有个“古隆中”牌坊,背后刻有“三代下一人”, 意思是夏商周三代之后,诸葛亮是第一人,这个崇高的赞誉,听导游说正是出自苏轼的评语。

“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这幅挂在隆中武侯祠里的对联,由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题写,道出了隆中胜迹的灵魂。“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隆中却地灵而人杰,孕育出一位中国传统文化忠臣与智者的杰出代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先贤圣哲——诸葛亮。孔明青少年时在此躬耕,隐居求学,终成天下奇才。如今,庄重肃穆的武侯祠内,柏树森森的三顾堂前,高耸云端的腾龙阁上,禅意盎然的老龙洞边,处处回荡着先生那伟岸的身影,时时回响着“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赞叹。古隆中,正是那份延续千年的吸引,那份经久不衰的魔力,那份荡涤心灵的抚慰,那份点亮生命的光芒,成为吸引海内外游客的力量源泉。“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用在此处,也非常的贴切。今天,到访隆中的游客,如果知道苏东坡也曾来此旅游,还发出了这样一顿感慨,一定会心同此景,景同此心的。

❹ 留醉襄阳,

是古城人慢生活的悠然惬意

“山水观形胜,留醉与襄阳。”襄阳人的一天,是从早上的一碗牛肉(杂)面和一碗黄酒开始的。六点来钟,牛油裹着辣椒的特有浓香,在面馆的大锅里翻滚,在古城内飘荡开来,满大街冒着香气,吸入鼻中,灌入口里,味蕾就全部被打开了。那一碗黄酒,浅白中带着点微黄,亮澄澄的,倒进碗中,泛起一片酒花,几粒糯米飘浮着转动,尤其是冬天里,馆子外飘着雪花,一碗热热的黄酒下肚,周身就暖和了起来;那一碗牛肉面,面中加了碱,更有劲道,更有嚼头,吃了饱腹又耐饿,配上一把绿豆芽,在箕子里翻腾几下,捞倒碗中,浇上一勺子大片的牛肉,香喷喷的,令人垂涎欲滴。一个城市,还是要有点烟火气,有点市井气,这是看似虽小却事关民生的大事。一碗牛杂面,香了一座城,一碗黄酒,醉了一座城,牛杂面和黄酒,就成了襄阳这座古城独有的烟火气,生生不息,代代不绝。

英雄航天员聂海胜在太空中接受央视《开学第一课》天地连线采访时说:“回到地球后,最想吃的还是家乡襄阳的牛杂面。”瞬时,襄阳牛杂面火爆神州,名动天下,聂将军为家乡做了价值连城的最好广告。连带着襄阳的早餐黄酒,也跟着一起火了起来。襄阳牛杂面火了,黄酒火了,襄阳这个让人留醉的历史文化名城,也要火了……

作者简介:

徐士彪,笔名世标、束小鹿。原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恭喜!襄阳产品入选湖北“十大创意礼品”候选名单

襄阳签约65亿元!这场文旅招商盛宴正式召开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的潜力与增长点来自哪里?

让世界看见湖北一一襄阳

信息来源:世标新语

编辑:汪晓璐

审核:刘明

运营:襄阳日报新媒体集团

本公众号原创图文未经允许,不得转发、转载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