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诸山,最有名的是四面峰。它居于温州文成龙川村前,山不高,仅247.8米,但形状奇异,一座山峰分成四个面,山面平整,山脊突出,峰顶尖小,山脚方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犹如一个四棱锥。
四面峰景色,前人有过描写。远看,“峭拔忽如撑剑戟,端严旋似整衣冠。”险峻与端庄兼具,动景与静美相合。登山观景,“稻黄菜绿、芦白枫红,大块文章,尽收眼底”,四围不悖,万象靡遗,形形色色罗列眼前。这样的山峰,景色秀丽而没有官气,自然得到人们的喜爱,几百年来,不断有文人墨客攀爬登临,也就留下许多美丽诗文,其中就有叶榛的《登四面峰记》。
四面峰全景
叶榛,永嘉人,清嘉庆年间拨贡,好文采。曾在龙川设馆授徒,馆舍就在四面峰的对面。叶先生喜游,关心地方文化。在龙川其间,游览了诸多景点,留下许多诗文。其中最重要的是包括《登四面峰记》在内的龙川四记,龙川名士赵瑞昌评之矫健清远,笔意超妙,是龙川宝贵的文化遗产。
叶榛登四面峰是在嘉庆癸亥年(1803)的重阳。二百年前的四面峰,在叶榛眼里美丽卓绝,“形式上拱,四围周正”,“岩石幽奇,草木葱茏,阴晴变态,风月异景”。叶先生每天在馆舍内读书教书,与四面峰相看无厌,可惜没时间登山一游,“余固熟视之而心赏之,然未获一踞其巅也。”终于有机会了,重阳节给了叶先生最好的登山理由,他给自已放一天假,带着几个学生登临四面峰。这一天,天高气爽,师生兴致盎然,他们从馆舍出发,踩着碇步渡过龙溪,再从西而行由南转开始登山,山脚处路稍宽,走了几十步就变为蚕丛鸟道了,一群人只好攀援着葛藤爬上山巅。
石岭
岭上红枫
我跟随叶榛的脚步登四面峰已是2020年。现在登四面峰十分方便,国道线就从四面峰北面山脚经过,一群好心人花了六年时间,投资45万元在山上修建了石板路,从西北侧山脊上去,再从东北侧山脊下来。我去时虽是深秋,但山上仍是一片葱绿,隐隐约约还听到树林里清脆的鸟叫声。
金印亭
我从西北侧石板路往上走,路宽一米有余,路旁古木森森,修竹摇曳,台阶上散满残枝枯叶,石缝中爬满苔藓野草,使人徒生几分沧桑之感。半岭上有六角亭,名为“金印”,石柱,石梁,盖琉璃瓦,檐角上翘,分别塑以喷水飞龙。亭顶为七层小塔,尤为别致。柱上有联:“秋到凭栏二岭枫红滋画趣,春来坐槛四垟禾绿酿诗情。”联虽有点直白,却正合游览者的心境。
再往上有巨石,形状方正,上有大字“金印岩”,石与亭同名,显得有点重复,却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正面看此石上圆下方,与玉玺的确有几分相像,但我想,取此名的灵感,主要来自山形,叶榛在《登四面峰记》开头就说四面峰“堪舆家所谓玉帝金印,殆其似之。”
金印岩
看完巨石,我就与叶榛分手,顺着若隐若现的小道往北坡山腰里走,去找四面峰的另一景致——白雾洞。据说,此洞也很神奇,每到早上与傍晚,洞内都会冒出白白的烟雾;如果雨天,白雾就会弥漫四周,久久不散。当年,叶榛也是知道此洞的,学生曾向他提起,但他没兴致前往。我却很有兴趣,我认为每一个山洞都有一份神奇,能带来无穷的遐思。
上山前,我已向当地老人打听,知道山洞在北坡的山腰上,但山腰很宽,我只好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寻找,山上长满荆棘与茅草,手被割出了血,裤子也被撕开一个小洞,幸运的是我在离顶峰二三十米的岩壁处找到了山洞。
山洞正面与侧面皆有一个出口,正面看洞很浅,洞口扁平,小孩可以侧身爬入,我试了一下,已不可能挤进去;侧面看,就有一个洞的样子了,洞口呈三角形,洞深十来米,高有两米多,但不宽敞,仅容一人通过。洞内很干净,明显给人反复爬过,我想这里过去一定是小孩的乐园,肯定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可惜现在已很少有人行走了,四周长满野草,早已没有来往的通道。有点遗憾的是,现在不是雨天,时间也不是早晨与傍晚,我没看到山洞云雾弥漫的样子,但我相信云雾是一定有的,什么时候再选个恰当时机来看看白雾的神奇。
白雾洞外景
终于站在山顶之上了。山顶本只是一块方正的岩石,现经人修整,变成十多平方的平地。二百年前,叶榛就站在这里,举目远眺,四方景色尽收眼底:东向苔湖,“人居稠密,烟树苍茫”;南方岚岩,“蜂房蜗居,错落于山谷间”;西边漈右,“岩面奇峭,佛寺巍峨”。而北面龙川,“郁郁葱葱,负山环水,虎踞龙蟠,大不类寻常村落,宜其间生齿殷繁,室家富厚也。又得洙川花园横山中堡诸村为左右之辅,真是望气者为之叹赏,星罗棋布,景象万千,四顾踌躇,目不暇接,大哉观乎,何快如之。”当年龙川的美丽与繁华使叶先生发自内心地赞叹。
龙川全貌
现在我站在山巅远眺,与叶榛见到景色可完全不一样了。虽然山仍是郁郁葱葱,村庄仍是负山环水,天空仍清亮得像一面明镜,但西边巍峨的佛寺不见了,连名字都消失在漠漠的时光里;南面也已不是蜗居蜂房,只有零星的楼房站立在绿树中间,那东边与北面呢?已成为楼房之海,高低错落,鳞次栉比;道路像一条条白色飘带,纵横交错,穿插其中。我有点好奇,如果叶榛此时站在山巅观景,会是怎样一种心情,仍是四顾躇踌,大呼“大哉观乎,何快如之”?还是惊诧莫名,为世间变化而目瞪口呆?而我站在两百年前山顶呢?我想那时的天地将更宁静,生活将更纯粹,我一定会被精致的木屋所倾倒,为古朴的街道所迷恋,谁想到呢,现代人生活好了,又留恋起古屋土墙了。
该下山了。我与叶榛分道而行,他从西面下山去看纱帽岩了,我却顺着四面峰东面石阶往下去看将军岩。将军岩耸立在四面峰东面的山腰上,东北山脊的石板路就从岩脚经过。
将军岩
见到岩石,我被深深震撼了,其拔地而起,高达二十来米,底面周长约十四五米,威武庄严。岩壁爬满藤萝,顶上长着各种杂木,岩下方有亭,名为“巨岩”,样子与金印亭相类;再往下几个台阶,有几人方能合围的枫树,霜叶正红,红枫与巨岩相对,相得益彰。再看巨岩,却发现神奇之处,底座竟是倾斜的,而巨岩间有裂缝,断成三块叠在一起,底块稍小,中间较大,顶上石头稍稍外伸,从东北角望上去,的确像一个威武的将军。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一块巨石在这里神奇的找到平衡点,巍然站立,一站千年,守护着四面峰,守护着龙川。
我想叶榛是一定看过将军岩的,而且一定会像我一样为之震撼。可惜的是,我没找到他描写将军岩的诗文。但我在龙川族谱里发现另一个永嘉贡生徐作砺的《龙川祠前十景诗》,其中就有《将军岩》:
巍然独立此山巅,岳降嵩生问昔年。
何代英雄初化石 ,此时气势欲冲天。
倚来大树思冯异,流出飞泉想思虔。
对面有山名猛虎,可能没羽射将穿。
此诗气势磅礴,融入当地百姓关于将军岩的传说,也写出当地村民对将军岩的敬仰之情。
将军岩
从将军岩往下走,我突然听到水声。山有了水,就有了灵性,秀丽的四面峰怎能没有水呢?清冽的水从泉眼里冒出来,叮咚叮咚地往山下奔去。只可惜人们为了饮水,造了蓄水池,将水封闭起来,用水管将水接到家里,游者不能看到水的形态,只能听水的吟唱了。后来我从龙川老人那里了解到,其实,四面峰四面都有水,四条山脊脚下都有一处山泉,泉水清澈甘冽,人们就把山泉砌成水井。东北叫温泉井,东南的叫凉水坳井,西南的叫迎阳井,西北的叫豹泉井。其中,温泉井我是看过的,水清幽使人怜爱,喝一口,甘甜可口。清凉的山水滋润着四面峰,也滋润着龙川人的生活。
将军岩全景
叶榛走了,但四面峰仍在。物是人非,沧海桑田,草木枯荣无常,人间悲欢离合。四面峰不断被人仰望、攀登、改造、赞叹,却变得更加浑厚雄壮,愈发英姿勃发,他将自己活成一方风景,活成乡人永久的乡愁。
遇见韩殇,遇见更美的风景!本文由周玉潭提供,图片由张慧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