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是珠峰上著名的遇难者“绿靴子”,他在这里已经长眠二十余年,成为攀登珠峰道路上的一个“路标”,登山爱好者们以此为界,判断自己的位置和周围环境的具体情况,算是他留给后来者的最后一点价值了。
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第一高峰,是所有登山爱好者渴望征服的对象,“绿靴子”正是其中充满热忱和梦想的挑战者之一。
然而,二十多年的“沉睡”宣告了他挑战征途梦想的失败,他为什么会在此处遇难?为什么二十多年来没有人敢将他搬运下山安葬?
珠峰上的著名遇难者——绿靴子
“绿靴子”本名叫帕尔乔,1996年遇难时仅28岁,曾经是印度的一名边境警察,自幼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经历让他对珠峰有着极强的探索欲和征服欲。
为了挑战并征服这座人类最高的山峰,已经身经百战、征服过无数山峰的帕尔乔于1996年加入印度一支队员为8人的登山队伍,自信地开启了他的珠峰征程,却未料到,此一去,便再也无回头之路。
从某种程度来说,帕尔乔实现了他的理想,因为他确实成功地站在珠峰顶上一览众山小,将美好山河尽收眼底,但在返程途中,意外出现了。
在珠峰8500米位置处,帕尔乔及登山队员们不幸遭遇了暴风雪,这在珠峰上是很常见的气候现象,但对于人类说,是灭顶之灾。
为了躲避暴风雪,帕尔乔决定先躲到附近的洞穴中,等暴风雪过去,周围环境完全安全之后再继续下山。
彼时的他已经筋疲力尽,便想着睡一觉补充体力再启程,但在苍茫的大雪和难以忍受的低温下,已经处于极限的帕尔乔这一睡便再也没有醒过来,永远长眠在珠峰上。
经年累月的大雪逐渐将其覆盖,但依然能够看清他的橘色外套和蓝色裤子,最能让人一眼看到的,是他脚上充满生机的绿靴子。
与他同时遇难的还有队伍中的两人,3个人将生命永远留在了珠峰上,至今已有25年。
但是,每年挑战珠峰成功的人那么多,为什么没有人敢将帕尔乔搬下山来安葬?
为何20多年来无人敢将“绿靴子”搬下山?
其实,珠峰上著名的遇难者除了“绿靴子”帕尔乔,还有“睡美人”弗兰西丝以及“休息者”戴维·夏普,三人几乎在同一个位置遇难,原因也类似,他们无一例外也都成为了攀登珠峰路线上醒目的“路标”。
人们没有将他们搬下山,并不是为了让他们成为路标指引登山人,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气候恶劣,低温缺氧
珠峰海拔高达8000多米,气候恶劣程度可想而知,气温常年保持在-30℃左右,最低可达-73℃,随着海拔的升高不断降低,每100米便降0.6℃;
随着海拔越来越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越来越稀薄,几乎只有海平面的2/3。
在低温缺氧的环境下,登山员们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已经是极限,无暇顾及他人也是情理之中。
积雪深厚,行走困难
珠峰地形复杂,常年飘雪,岩坡上堆积着不知已经下了多久的雪层,表面上看起来和普通的大雪无异,但其深不可测,假如发生雪崩,后果不堪设想。
在积雪中穿着厚衣服行走本就困难,登山员们还要背着氧气罐、食材等几十斤的求生装备,脚步能够往前挪动已经是极大的不易,遇到一些遇难者的求助,即使处于人文关怀想要伸出援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有可能会搭上自己的性命。
救人也应当是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与其冒着两个人都遇难的风险,不如先保证自身的安全,回头再想其它办法。
自然、气象灾害频发
曾经也有人想过通过科技的方式将这些遇难者搬下山,但是珠峰自然条件恶劣,雪崩、暴风雪等灾害频发的情况下,人类目前的科技尚不足以应对,希望未来科技允许的情况下,“绿靴子”这些遇难者能够重新“回家”。
珠峰如此危险,为何挑战的人络绎不绝?
很多普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明知珠峰危险重重的情况下,探险者们仍义无反顾?
其实,在19世纪20年代之前,珠峰一直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存在,直到1953年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尔盖成功攀登,珠峰才从不可攀登的神话中跌落。
无数攀登者将登顶珠峰当成自己毕生的荣誉,靠着强烈的征服欲开辟了19条攀登路线,至今约有5000人登顶。
这些路线有难有易,但毫无意外,大多数攀登者们都不喜欢走别人设定好的路线,而是喜欢自己探索,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登顶路线,这对他们来所,成就感和征服感或许比征服珠峰更让人感到痛快,而他们也愿意为此赌上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