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青年吴沭阳正在直播销售花木。吕新见摄
花木、碧水、沃土相融一体——这是紧邻新沂河北岸的宿迁市沭阳县扎下镇的独特景观。扎下镇是沭阳花木生产流通重要集散地,坐拥京沪高速沭阳北出口,205国道、324省道、宿连航道贯穿全境,庞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交汇,地方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特殊的地理位置,给扎下人带来发展机遇和红利。村村都是“淘宝村”的扎下镇,不仅成为年轻人可以“回得去的家乡”,也给全镇6万多名农民带来了新的机遇。
今年9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这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节点上,江苏省委、省政府首个专门针对一个设区市出台的指导性、支持性文件。“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是一个关于如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同步、有机衔接的大命题。当前,宿迁正把示范区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牵引、加速迈向现代化的总抓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宿迁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我们的生活和城里没差别”
时下,在扎下镇顺河村菓玩叔无花果种植基地,数十亩无花果苗正在落叶,迎来了长达三四个月的休眠期。销售进入了一年当中的淡季,直播销售也暂时停了下来。难得的闲暇时光,老板史长坚没给自己放假,果苗的日常管理不能停,他每隔几天要给果苗浇水一次。
2008年,20岁的史长坚退伍返乡,一直找不到发展的方向。“想着自己生在花乡,古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发现果树盆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便下定决心开始做这个行业。”随后几年,史长坚用心筛选果苗品种,用心栽培每一棵果苗。
2017年8月,史长坚创办了30余亩无花果苗培植基地。去年,基地纯利润超500万元。勤劳致富的他,先后在县城购买了三套商品房,并在老家盖了一栋三层楼房。“家里集成灶、智能冰箱、热水器、5G网络等一应俱全,我觉得生活和城市没什么差别。”史长坚说。
与户外花木种植不同,史长坚培育的盆栽无花果是种在营养杯内的,杯子里配好无花果生长所需的营养土。整个生长周期,无花果对水需求量大,因此他又在大棚内安装了吊喷,每到夏季果苗生长旺季时,每天浇灌一次水。
为了节水也为让大棚更加智能化,史长坚计划对现有大棚进行改造。“我准备在每个大棚加装4个搅膜器,根据天气来调解雨水量,下雨天可以把棚布卷起来,让雨水来浇灌果苗。如果不下雨时,照常用吊喷浇灌果苗。”他盘算着。
当史长坚的无花果苗进入销售淡季时,距无花果种植基地两公里之外的吴沭阳,正和七八名工人在直播基地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随着天气转冷,他的花木销售迎来了旺季。
26岁的吴沭阳原先在沭阳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每个月收入几千元。几年前,他听从朋友的建议,毅然回到家乡扎下镇银山村,建起了上千平方米的直播基地,从事花木电商销售。眼下,直播基地主打的罗汉松、地柏等品种,每天大约可销售五六十件,一盆经过修剪后的罗汉松可以卖几千元。经过3年发展,2020年,吴沭阳的直播基地纯利润达到近300万元,还带动十几位老乡就业。
二次创业整装再出发
在沭阳,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花木种植和花木电商增收致富。吴沭阳所在的银山村种植了红叶石兰、冬青、黄杨等花木。该村从事电商销售的家庭有200多户。村里闲不住的老人,每天插插小花,收入就有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年轻力壮的人,搬运花木,挖花、栽花,一天收入好几百元。还有一部分村民选择到村子附近的沭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工作,每月工资五六千元。
银山村居民王根华在循环经济产业园里的大山木制品厂务工,一个月收入5500元左右。“家里老房子拆迁后,我们安置在晏湾小区,这个新房我当时只掏了几万元差价。”王根华和父母住在这里,在他看来,新房各方面环境比以前好了不少,“有健身休闲场所,还能就近购物看病,甭提多方便了。”
从2103年开始,银山村开始实行拆迁集中居住。曾经的破旧瓦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焕然一新的楼房。家家买了小轿车,新能源车也多了起来,直达县城的公交车在小区门口设有公交站台,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条件好了,年轻人的心也留住了,这几年返乡就业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银山村党支部书记吕新见说。
“扎下镇拥有沭阳花木大世界和中国沭阳国际花木城两大花木交易集散市场,每年一届的花木节,全国各地的嘉宾与游客齐聚于此,共赴一场与‘花木’的盛会。此外,我们镇上有一条快递街,全镇几乎所有快递通过这里运往全国各地。”扎下镇党委书记相如斌介绍。
不只是扎下,“花木+电商”所带动的“四化”同步效应在整个沭阳展现出来。“我们将扛起大县担当,坚持‘四化’同步发展路径,二次创业整装再出发,尽快实现‘GDP追溧阳、经开区进全国百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50强’目标,在服务市域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更多贡献。”沭阳县委书记彭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