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建设发布)
内江市南门城垣是明朝洪武四年以土筑建城垣仅留存的几处古城墙之一,定格了深刻的城市记忆、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南门城垣巷居民楼栋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沿巷就势而建,出门即是小巷,楼栋和小巷肌理相连。长约800米的小巷周边居住着约0.6万名居民,加之往来人流,每天近1万人在其中穿梭。随着城市发展和功能转化,此地逐渐没落,基础设施落后、市政设施老化、市容环境差、安全感低等问题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成为了安全隐患的“高发区”、社会矛盾的“聚集区”和城市管理的“真空区”。
内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其环境整治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微细胞”工程,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相统一,以“四个转变”推动古城墙小巷焕发新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
从“见子打子”转变为“全面改造”
将环境卫生整治与违章建筑拆除、市政环卫设施设置、安全隐患治理、风貌改造、配套功能提升等有机结合,彻底解决“九龙治水”问题,达到标本兼治的成效。此次整治,拆除占道违建73平方米,清扫各类垃圾4.3吨;新铺透水砖地面455平方米,新增路灯6盏、水沟656米,新栽绿植20平方米;增设休闲座椅12张、健身器材1套、安装安防摄像头7个。通过系统整治,留住了背街小巷的城市记忆和烟火,改造后的南门城垣小巷成为群众乐于通行的城市“毛细血管”,成为了周边居民休闲娱乐、儿童游玩的集中活动场所,群众的“急难愁盼”得到顺利解决。
南门城垣改造前后对比
坚持传承保护
从“修新如新”转变为“修旧如旧”
将小巷历史文化融入到规划设计方案中,彰显内江特色,延续城市文脉。在修葺城墙的同时,将城墙风貌延伸至小巷旁的老旧小区,用仿古青砖与川南民居常用的青瓦结合,修建仿古景观城墙760米,修整条石挡墙4203米,新建仿古建筑2处,构建出既有实用性又具观赏性的楼栋围墙,既保护了古城墙历史,又消除了安全隐患。
南门城垣改造前后对比
坚持自治为基
从“要我整治”转变为“我要整治”
采取入户、集中座谈、现场拓展等问需形式,引导居民树立“自己家园自己建”的理念。将改造重点同群众需求深度切合,“菜单式”广泛征求周边群众意见,收集居民建议意见120余条,其中80%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确保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以“改不改”“怎么改”“改得好不好”的“三问于民”,切实保障了居民对改造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南门城垣改造前后对比
坚持机制创新
从“短期治标”转变为“长期治本”
明确各单位职能职责和市区两级投入机制,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背街小巷长效管护机制。建立部门和社区的横向联系机制,构建起了“部门-街道-社区-居民”四级服务管理体系。将城市管理问题信息采集向背街小巷延伸,第一时间对市容环境、市政设施损坏等问题进行重点采集,通过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快速受理、准确派遣至相应部门进行处置,并通过多种方式跟踪督促处置情况,做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上报、第一时间派遣、第一时间处置,有力促进背街小巷各种问题得到及时、高效解决。
此次实践,内江市探索出了一条以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为突破、以群众深度参与为核心的模式,达到了政府职能“归位”、社会满意度提升的多重效果,实现了“四度”提升:
一是提升了群众满意度。通过对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满意度测评,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二是提升了群众参与度。通过整治,小区居民实现了从漠不关心到理解支持、从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参与配合的转变。在创建文明城市的测评中群众参与度达85%以上。
三是提升了社区安全度。在小区整治中,有机结合平安创建,通过开展基层“月月创平安”活动,全辖区发案总数下降,实现越级上访、信访积案、群体性事件“三降”工作目标。
四是提升了基层和谐度。整治后的古城墙小巷自治组织作用充分发挥,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居民素质逐步提升。
南门城垣改造后
猜
你
喜
欢
曹立军在眉山督导燃气安全工作时强调 狠抓隐患排查整治 筑牢燃气安全防线
何树平在资阳调研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扎实做好住建领域各项工作
我省2021年度工程建设省级工法如何申报?通知来了!
编辑:刘雪艳 | 责编:钭海军
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加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