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古街
这里楼台场馆、
雕梁画栋,
仿佛豪门巨贾昨日商战喧嚣仍在。
这里古街古巷、
庭院深深,
是岁月静好放慢脚步的安宁港湾。
这里有大大小小
上百家的老字号商铺,
熙熙攘攘的街市风情和
神秘高深的庙宇深宅奇妙相融。
提起淅川县荆紫关镇,
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一脚踏三省”。
荆紫关镇有2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时期,是湖北、陕西和河南的三省交汇点,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一脚踏三省”的豪迈之感。
我们要探访的,正是荆紫关享誉全国的另一处名胜:
荆紫关明清一条街有着丰富的古建筑文化遗存,形成于公元1772年前后。该街全长2.5公里,南北走向,分南中北三段,是明清时代丹江漕运发达时帮会、商行的落脚之地。
古街建筑形式体现出南北交融的风格,一街两行2200多间民房和700百余间临街门面房多为清代建筑,基本维持着原貌。2001年,荆紫关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淅川县城出发,驱车70多公里,到达荆紫关古街时,正是上午十点左右。晴好的冬日,将五里长街晒出了秋天的气质,安详、从容,有着岁月沉淀后包敛一切的沉稳与厚重。
穿过古街最南端的“古关门”, 我们从南至北徜徉而行。
古街上修建有大量异彩纷呈的庙宇会馆,现今还保存着平浪宫、山陕会馆、禹王宫、江西会馆等典型建筑,多修建在街道东侧。讲解员张军说,其中始建于清崇德三年(1638年)的“平浪宫”, 是古镇的标志建筑之一。
丹江源于商洛,注入汉水,汇入长江,是与运河、蜀栈并称的我国南北三大通道之一。丰富的丹江水力资源,使得各路巨商大贾,直挂云帆溯江而来。这些商贾们在荆紫关建设楼台会所,便于船商中转、休憩。
平浪宫取“风平浪静”之意,是船商们娱乐、休闲的地方。现存大门楼、中宫、后宫及配房数间,有房舍22间,均为硬山式建筑,面积460平方米。尚未进入平浪宫,你便会被宫外两侧的钟鼓楼所惊艳。
钟鼓楼为四角攒尖顶,三重檐,灰瓦木质,砖雕花脊,顶部安有宝珠和塔刹。钟楼、鼓楼分别挂有“风调”“雨顺”二字。经岁月洗练,钟鼓楼已经变得灰白,但依旧结构完好,造型优美,守护在平浪宫两侧,巍然自信。
创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山陕会馆,是古镇内最大的古建筑群,至今还保存了大门楼、戏楼、过道楼、钟楼、春秋阁等老建筑。虽然与社旗的山陕会馆相比,略微迷你,但其石雕与木雕等建筑工艺,毫不逊色。其中形态逼真的“麒麟望北斗”、“丹凤朝阳”、“习武图”等透花木雕,堪称一绝。
还有建于清代,专门为治水有功的大禹所建造的禹王宫;还有戏楼前后别有洞天,格外讲究的江西会馆;还有那些隐藏着豪门往事、富贵前尘的深宅大院……
斑驳的墙面,褪色的砖瓦,精细的木雕,每一寸每一分,仿佛都埋藏着时光的秘密,用这静谧的建筑艺术,记录和见证着,300年前,这里的繁华与喧嚣。
听着研究了古镇文化半生的张军的讲解,穿行在阳光、飞檐与蓝天打造的光影之中,你会感受到一种时光雕刻之美,一种历史浸润之美,在脑海中久久回响,沉吟不去。
五里长街,我们惊叹、赞美、逗留、逡巡 ……来不及细看,也看不完她的精美……总是半天时间过去才看了一个院落,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时间预算。都恨恨地说,如此精美的古街,花个三天时间来细细观赏拍摄,也不为过。即使是街道两旁晒暖干活的老翁老妪,也能激起我们无限的感叹与向往。
一路北行,地面都是青石铺砌,临街的房舍均为门面房,黑色木板嵌成门面。如今两边多是住家户,做生意的倒是少了,一排排黑色门面陈列出岁月的神秘与沧桑。
里面的院落却宁静与生机兼具,花草、小狗,是许多院落的标配。
街道人少车稀,偶有小狗跑过,还不时回首看我们。不多远,就能见到有老妪在晒着暖阳,顺手干点杂活。
有老人在清理野菊花,随意的一堆,被择成干干净净的小朵,晒干后泡茶喝。还有老人在认真清理白菜,去除枯叶,已经摆了整整齐齐一大摞,原来是准备做淅川有名的酸菜。
如同会传统的纳鞋底一样,街道两旁的大姐大娘们,大都擅长草编工艺,看见游客来了,常拿出自己编的盘子筐子篮子啥的,向之推销。
即使年过八旬,手里得空,一天也要编一两个小玩意,不纯为钱,只因闲不住。
这让人想起自己的母亲。这些荆紫关的母亲,就如同中国大地所有的母亲,勤劳就是她们基因。农耕时代的远去,让荆紫关变得安静,但母亲的守候,是内心的选择。因为母亲的守候,这条老街,是游子心中珍贵的家园。
街道安静,却有水声轰鸣,自屋后升起。从西侧一细窄的台阶循声而下,却发现老街背面是另一处风景:这一面多是沿丹江河而建的吊脚楼,江南情调与实用主义在这里完美结合,你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赞叹不已。
从荆紫关明清古街南头到北头,2.5公里,一路步行,跨越的是百年繁华,千年往事,亿万年丹江岁月哗哗不息的流水声。曾经穿境而过帆影点点的丹江,在此已成涓涓细流。
往事如烟未曾湮,庭院深深仍有情。
愿岁月不止、流水不息、古街长存。
来源:政务新媒台 南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