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春夏秋冬,每次当我逛到孤山脚下,靠近西泠桥这一边时,总会碰到许多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有的还自带可以折叠的小椅子,架着三脚架和长相比较夸张的长焦镜头,如钓鱼般,守住一处就能“蹲”上好久。其实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本地摄影爱好者,其中不乏在摄影界颇有资历的老师。
在前辈的指引下,刚玩摄影时,我也曾经在夏天到这一带拍过白头鹎,令人怀念的是多年以前这里还有过一堆白天鹅。而现在嘛,似乎已经成为鸬鹚和鸳鸳的天堂了。
往相机镜头“扎堆”的地方靠近,结果毫不意外:一队鸳鸳正慵懒地在西湖中沐浴临近傍晚时煦暖的阳光。因为靠近岸边有一排扎着鱼网的木桩,这里也是它们最喜欢聚集栖息的地方。
现在外出一般只挂个28-300的大变焦镜头,虽然很难出得了“大片”,但是可以“远近通吃”,倒挺方便。刚好太阳从左手边落下,明暗交替的光影让这些小家伙显得格外漂亮。
大概是因为“生活条件”太好了,鸳鸳们不用为食宿“奔波”,纷纷成双入对,并且时不时秀秀恩爱,旁若无人地晒“狗粮”。
不过有意思的是,正好抓拍到“限制级”的画面:其中一对儿不知道怎么就在水里打起架来,最后的“胜负”很明显。而“战斗”结束后,它们又相安无事的慢慢游至岸边继续休养生息。
等夕阳西下后,几乎所有的鸳鸳都很有纪律似的往荷花池游去。听到动静后抬头看,似乎在西湖其它地方“旅游”的成员也正在“归巢”。
因为它们聚会的地方实在太远,只能简单地拍些逆光照片了,湖面反射出浓郁的色彩,作为背景还是挺好看的。
(图文作者:阿陆,谢绝转载哦,欢迎关注及合作)
由于时间的关系,当天并没有看到有鸬鹚过来捕鱼,临近天黑,倒是发现一只小鸊鷉刚好叼到条鱼。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它吃东西,我都会生怕它被“噎死”,毕竟这些小家伙十分“迷你”,即使鱼不大,相对于它的“小身板细喉咙”还是容易让人担心。
杭州的冬天虽说还没到最冷的时候,但清晨或者傍晚已经有些寒意。随着疫情的反复,到西湖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少,而孤山脚下则更冷清了。似乎只有真正热爱摄影的人,还在每天到这里打卡,这种精神还是很令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