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数条河流从西向东奔向大海,每一条大河入海,总能给人视觉的震撼。
我们的沿海之旅也不会错过河流入海的盛况,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地理区域的划分也十分多元,有南北方分界线、有等降水量线,有位置的叫法,当然也少不了通过河流水系划分的方式。
我们非常熟悉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除了长江黄河流域,从南到北还有珠江流域、东南诸河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
我们一路走来,先后去到了珠江入海口,看过了八门夺海的盛况,又去到了福建的漳江入海口,看到了山海相连的景象,又到了启东,看到了崇明岛前烟波浩渺的长江入海。接下来就是要寻找淮河的入海口了。
按理说河流入海是天经地义的事,在入海口这里既有河流的灵动,又有大海的浩瀚,可人工修建的入海河道你见过吗?这里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淮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流域居民总数上亿。发源于桐柏山的淮河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这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众多地理、气候的分界线。更有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名句来描绘淮河的重要意义。
淮河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河流,但在历史上却让沿岸百姓饱受疾苦。公元1194年黄河改道,夺淮入海,因为黄河的泛滥,带来了巨量的泥沙,淤塞了淮河两岸的许多河道,淮河从此便失去了原先的入海通道,淮河流域也成了灾害频发的地方,“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而淮河从此就如同长江的支流一般,在洪泽湖汇聚,通过连通的水道汇入长江,再通过长江入海。但很显然,在这样的状态下,淮河的泄洪能力极差,势必会影响淮河流域尤其是下游的发展。
自从黄河夺淮以来,还入海通道于淮河就成为了历朝历代的目标,跨越了8个世纪,近900年的时间,终于有了历史性的突破。新中国成立后,便一直与淮河做斗争,一次次的整改,一次次的建设,历经测量,终于在1998年正式开工,历时8年,投资近百亿,终于在2006年完工,结束了近千年来淮河没有入海口的残酷现实。
淮河入海工程全长163.5公里,和苏北灌溉总渠平行,从空中俯瞰,犹如两条巨龙,蜿蜒前行,在即将汇入大海之时,一座大坝挡在了淮河与大海之间,开闸则会有巨龙入海的盛景,闸门关闭时,则是相濡以沫的淮河与大海。淮河入海的地方泾渭分明,我甚至可以想象出打开闸门时的场景,实在让人震撼,更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淮河对面的黄海也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浑浊而显得有力量,狂风呼啸溅起层层海浪,力量感十足,远望黄海浩瀚无垠,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所在。
淮河入海的工程对于下游的百姓来说就是福音,通过航拍我们不难看出,在淮河两侧有大片的农田,人们不必再经受河流泛滥的灾祸。两边既有水田也有旱地,南北方也在这里进行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交接仪式,远处的风车随风起舞,一片让人心旷神怡的田园风光。
站在南北方的分界线上的感觉是很神奇的,在这里我们能够切身地感受到地理的魅力,走过淮河,我们也就正式回到了北方,从此以后不管是衣着、生活还是各种习俗习惯便都跟南方不一样了。在这也暂时的跟南方说一声:“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