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以宫府楼营命名
24.六铺炕站
乘坐27路、60路、380路等公交车,可到达位于东城区的六铺炕站点。
站名来历:“六铺炕”位于安定门外,其名称来历有多种说法。
其一,作为传递军事情报和官府文书的邮驿中转站、歇脚处。
据甲骨文记载,我国在商朝时就已经有了邮驿。历经春秋、汉、唐、宋、元、明等各个朝代的发展,邮驿制度一直到清朝中叶才逐渐衰落,被现代邮政所取代。
譬如,唐朝的邮驿遍设全国。
杜牧有诗《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不过,此时穿州过府、八百里加急邮驿的,却不是什么军事情报、官府文书,而是拼命运送给杨贵妃吃的荔枝。
唉,为此累死了多少驿站的邮差、马匹啊!
古代的交通工具很不发达,凡是军事情报和官府文书都是通过车、马、人来传递的。
有资料称,驾车传递的,称之为“传”;人力步行传递的,称之为“邮”;骑马传递的,称之为“驿”。后来由于车递的费用太大,逐渐废止,只剩下步递和马递,故称“邮驿”。
古代在全国各地的主要干道旁,每隔数十里就要设立一处驿站,供传递军事情报和官府文书的官员或驿夫途中食宿、换马等。
“铺”这种体制据说是从元代沿袭下来的。
按照元朝的官方规定,当时政府通信有两条传送的渠道:一是“遣使驰驿”,传送的是有关国之大事的文书;另一种叫“铺兵传送”,传送的是有关日常小事的文书。前者一般马驿,后者则为步驿。
到了明朝,在全国各地都建有驿站,即每隔10里地建一铺,每隔60里地设一驿,铺有铺长,驿有驿丞。另外还设立了急递铺和递运所。
明朝中期以后,吏治败坏,驿递制度弊病丛生。大小官员往来于驿站,常常任意勒索驿夫;地方官吏更是任意克扣驿站经费,中饱私囊。官员们公器私用,驿站“用于私事的占十分之八”。
崇祯年间,为了节省经费,采取了裁减驿站的办法,没想到因此失业的驿卒中有一个叫李自成的,竟然成了大气候。
李自成被迫加入高迎祥的农民起义军,最后当上义军领袖,率军攻破北京,导致明朝灭亡。
其二,负责附近居民区的治安。
据有人考证,明代时北京城内分为中、东、西、南、北五城。为了便于管理,五城内设有几十个街坊,街坊以下设铺。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载:“安定、德胜关外共六铺”。铺舍就设在安定门外和德胜门外的中间位置,非常简陋,不过是设置几个供铺兵们休息的土炕而已。因此,这里就被当地人称为“六铺炕”。
另外,近郊还有诸如“十里堡(铺)”“马家堡(铺)”之类的地名,也是这样沿用下来的。
关于“六铺炕”名称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说法。
一说,以前从安定门外到德胜门外荒凉冷僻,自东向西有一条脚夫们踩出的小道。
途中,开有一家专供脚夫们饮水歇息的小店,土炕上只能放下六床铺盖,人称“六铺炕”。
二说,因为这家小店穷,买不起正儿八经的饭桌子,只能用砖石黏土垒成台子,权当桌子用。一个土台,称作一铺炕。小店里有六个这样的“桌子”,所以叫“六铺炕”。
三说,清末民初,此地有一家茶馆带酒座的铺子,雅号“雨来散”,掌柜的姓杨,人称杨二。
在茶酒馆的院子中,有六个用土坯砌成的土台子,外抹青灰,形如土炕一般,当做“茶桌”,上搭凉棚。来这儿吃茶喝酒的人,根据那六个土台子呼之为“六铺炕”。
四说,这里原有六个蒲棒坑,以讹传讹,由“六蒲坑”变成“六铺炕”。
第二章 以宫府楼营命名
25.皇木厂站
皇木厂公交车站是北京交通网络的重要站点之一。
乘坐316路、587路、648路、911路、924路、通14路、通7路等公交车,可到达位于通州区张家湾镇的皇木厂站点。
站名来历:由皇木厂村名而来。
所谓“皇木”,指皇帝为建造宫殿派遣大臣采办的木材。
谈起北京城的营建史,不少历史学家喜欢用“漂来的北京城”加以形容。
明朝永乐年间建设北京,浩繁的建筑材料大多是通过大运河运到通州张家湾的码头,并储存在这里,再经陆路运进北京城,而储存木材之处就取名为皇木厂村。村子旁边有大运河遗址。
有专家称,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存实物,明代宫殿建造的木材基本上都用树干高大、圆满笔直、极为耐腐的楠木,间或使用杉木,此外松、柏、樟木等木材也作为建筑基础材料和辅助材料。
现在村西还有当时管理木材厂官吏所植600多岁的古树,仍然枝繁叶茂,村南则出土了当时用于建设北京的巨大花斑石。
北京的皇木厂有好几处。明代除了通州的两个皇木厂,北京城内也有存放木材之处,名为神木厂(现广渠门外的黄木庄)和大木厂(朝阳门外)。
第二章 以宫府楼营命名
26.咸宁侯站
乘坐397路、411路、475路、运通111路等公交车,可到达位于朝阳区的咸宁侯站点。
站名来历:咸宁侯是明朝的一个官职。
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安化王朱寘(zhì)鐇(fán)在宁夏地区反叛朝廷,游击将军仇钺(yuè)以计擒之,平定叛乱有功,皇帝封其为咸宁伯。
其后,仇钺又因镇压河南刘惠、赵燧领导的农民起义有功,晋封为咸宁侯。
今朝阳区管庄乡一带曾经是咸宁侯仇钺的千户营所在地,仇钺死后葬于此地,并立有碑,村子由此得名为咸宁侯村。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由衷感谢摄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