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上次去万寿山东侧又隔两天,再次上山走西侧,不幸的是五月中刮起沙尘暴,上次在万寿山东侧时候就已经初现沙尘,还没覆盖这么大范围,这回已是全城覆盖,铁青色的天空,时隐时现亮度不高的白太阳,大地覆盖了一层浮土,加上这次探访的是颐和园万寿山的西部,这部分是没恢复的景区,还保着持被英法联军焚毁后的样貌,加上昏暗的天色,交织在一起,使这天游览心情受到了一股压抑之感。
这是东宫门外,空无一人,这是我三十多年来头回见到这种情景,以往这里聚集着无数全国各地游客,能有上千人,在疫情和沙尘暴下,就剩我一人了。
进东宫门后,到了仁寿门,依然空无一人,偌大一座园林,只有我独自造访。
这里大概是圆朗斋、观生意一带,我也没注意叫什么名,但是十几年前来过这里,有印象,这里有几组建筑组合在一起,有爬山廊,有阁楼,现在正在维修,显得没有色彩。
路上无话,一直走到万寿山西部的后山,这部分便是没有恢复的残垣断壁景象。
这里是绮望轩遗址,满目疮痍,每一件砖石组件,都有一段往事。
它在后湖沿岸,湖对面有一片假山,那里是游客禁止区域,后湖的水道在这里变窄。
这里有一座门洞,里边有地道,可以通向两个方向,由于疫情,门洞被封了。
站在门洞口向里看。介绍说从这里进去,里边的两条通道方向,通往以前这座小园子里边的两个地方,能给人一种,出山洞却不知自己在何处的感觉。
这是其中一个出口,也被封住了。我刚在这一站,想往里看看,这时里边吹出一股冷风,当风从我身上撞过,我就像换了一个平行宇宙似的,顿时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这里处于后山,阳光照射少,植物茂密,古树怪石居多,加上被毁的遗迹,透着一股异样的阴冷,仿佛不像只有我自己一人。
继续在这一带转悠,前方隐约看到一组建筑,大概是味闲斋的位置。
这里有条砖石路,发现这砖非常古老,肯定是清朝遗存下来的原物,因为浮土已经和砖融为一体,边缘风化,绝非是新砖,长满荒草和青苔,几乎无人到这里行走。
再向前走,又有一座遗址,叫做清可轩遗址,以前里边是开放的,在残垣断壁和山石山洞之处,有皇帝的题字,还有小佛像,里边也有一定的面积,现在被封闭起来了,只能在外边看看。
外墙有一棵造型奇特的松树,依着残墙生长,就像一条龙。旁边的断壁,像是在诉说可恶的英法联军的罪行。有朝一日定要让它们偿还。
这是清可轩旁边的一座建筑,后边的围墙里,有相当一大片面积,依山而建,现在属非开放区。
顺便看了看苏州街,刚才就是沿着图中左手边过来的。
味闲斋附近发现一只猫,原先以为就它自己,找人要吃的,但也看不到它吃,后来又来过几次颐和园才知道,原来它有一堆孩子,让它的小猫吃,原来猫们也有母爱。
这棵松树的树皮和其他树不一样,还是螺旋生长的。
从万寿山西部后山转出来,走到石舫,真名叫清晏舫。
石舫对面的这座桥,叫做荇桥,桥上的建筑保存完整,桥立柱上还有石狮子镇守。
继续向前走,就进入长廊了,这天长廊里只有我自己。颐和园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走廊,每两个柱子之间,就有好几幅中国画画作,有山水系列,有花卉系列,有名著系列,这就是颐和园长廊被称为世界最大美术馆的缘由。我粗略计算一下,如果把长廊每张画都看一遍,几个月也看不完。
长廊有四个节点,分别有四个大的亭子,代表春夏秋冬,里边的画作也相应变大,如果一路沿长廊走下来观看典故的话,文学修养都能增长一大块。
到达排云殿,这是上佛香阁的正门,门前有一对铜狮子,造型最为经典,形象威武,工艺精湛。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是夜间雷雨天气,它的眼睛恐怕会发亮。
继续向前走,是长廊的东半部分,看了一则典故。
现在到达的位置是对鸥舫,长廊的外侧依然有中国画。
走完长廊,从东宫门出来,门口的一对铜狮,又是另外一种造型。
这次颐和园之行,由于天气原因,加上看到了曾经的屈辱史,感受到华丽的皇家园林,鲜为人知的沧桑一面。使人的心情就如照片中一样灰色。这也是不同时节来,都有不同的感觉吧。其实万寿山西麓也有很多值得一看的景点,待疫情等级再次下降,就会开放更多的景区。这轮的沙尘暴天气持续影响了北京数天之多,之后几天的游览,也没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