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朱雀门
段金泉
家里着手装修位于小南门的经适房,因不想麻烦亲友,就租住在附近一旅馆内。战友老王偶然得知后,力邀搬进他在朱雀门的公寓,说距小南门步行也就十来分钟。感动于老战友的诚意,自此每天早晚出入朱雀门,晚饭后有时还会来到城墙外的绿地公园散步或乘凉,融入西安市民简单而快乐的夜生活。
我对西安城的历史略有所知,但对城市的地理形态并不熟悉。站在方正规整的古城墙上举目四望,顿时有一种被遥远的风云紧裹其中的感觉,仿佛听到了隐隐传来的马蹄声。朱雀门原是唐皇城的正南门,门外的街道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王朝统一中国后,隋文帝曾在朱雀门城楼检阅凯旋大军。贞观十九年,玄奘取经归来,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在朱雀门举行迎接仪式;据说朱雀门外二十多里的道路上,围满了欢迎的百姓。唐末,朱雀门在战火中遭到破坏,修建新城时封闭了这座城门。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复城墙时,发掘出包裹在明城墙内的朱雀门遗址,残垣断壁显示着当年的宏伟与华贵。如今,西安城墙作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无疑是华夏文明史镶嵌于秦地的一颗璀璨明珠。
夜幕降临,朱雀门东边的小广场上陆续聚集了一批中老年人。“晚上吃的啥饭?”“就一碗油泼面么!”大家似乎彼此熟悉,或点头示意,或互致问候。尔后,随意地站成一个半圆形,将一位怀抱手风琴的中年男子围在了中间。中年男子翻动眼前架子上的乐谱,开始演奏起《蓝花花》的曲子。序曲过后,歌声乍起,一位高个男子手中的折扇也随之起落,原来他是这支歌队的指挥。
这是一个比较松散的民间自乐班,演唱的曲目多为红歌或传统民歌,偶尔也会来几首流行歌曲。歌唱时,有的人伸长了脖子,有的人打着手势,陶醉其中。那些以男声为主的高亢歌声,越过了高高的古城墙,飞扬在茫茫夜空中;而以女声为主的婉转歌声,似清风流云,沿着护城河飘向了远方。这支歌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鹤发童颜、坐在轮椅上的老太太,她的歌喉洪亮,抑扬顿挫,有板有眼,而且会唱的曲目不少,是大家公推的领唱。队列里也有个别不着调的人,其歌声时高时低,格外刺耳。受其干扰的身边歌友,会扭头看他一眼,以示不满,但这并不妨碍他的真情与投入。受这种氛围的感染,偶尔我也会加入其中,展示一下军歌的豪放魅力。
歌者渐入忘我境界,坐在长条椅上休闲乘凉的人们,则成了忠实的听众,对他们的演唱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有人喜热闹,有人则好清静。距纵情高歌者不远,有一处相对宽阔的地方,两三位地书展示者正挥动如椽大笔,书写诗词名句。其中,一位瘦小的长须老者,正凝神聚气书写着福禄寿禧四个大字,身边聚集了几位热心的观赏者。老者的字遒劲有力,古朴庄重,很有一番功力。我不懂地书的规矩,可觉得相当美观。爱人拿出手机,准备拍下这几个大字。老者健谈而幽默,意欲将自己也拍进去。在老者旁边书写的是名环卫工人,小伙子身着工作服,上衣后背有两道银光不时闪闪发亮。上前细看,发现他书写的内容与众不同,是当时西安治理环境卫生的一个响亮口号:“烟头不落地,西安更美丽。”可见,小伙子是一个爱岗敬业的人,他书写的是自己的职责,倒是自成一家,赢得不少围观者的喝彩 。
相隔几米远,境界各不同。朱雀门西边的风景,显得与东边格格不入,一队大妈组成的广场舞队很是热闹。喇叭里,播放着节奏感极强的音乐,震耳的高音几近噪声。她们穿着统一的服装,跳得十分专业。这大概是当今中国的一大景观吧 。
朱雀门外城墙两边,是修葺一新的绿色休闲公园,园内植有多种花草树木,以及极富秦韵文化的主题雕塑。徜徉其间,神清气爽。而与之相伴的护城河,更像一条银色的飘带,与斑斓的霓虹灯交相辉映,将古老的城墙装扮得诗意盎然。晚风轻拂,夜色里的朱雀门,既有流光溢彩的绚丽与妩媚,更有普通市民尽情享受美好生活的坦然与愉悦,幸福其实很简单。生活在此处,不能不说是一种福气。
来 源 | 西安日报
责任编辑 | 刘陈洋子
排 版 | 乐 川
主 编 | 陈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