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粗放种植到精耕细作 非洲村庄的十年之变

旅游 新京报 2021-11-17 07:36

原标题:从粗放种植到精耕细作 非洲村庄的十年之变

整整10年前,第一次见到中国学者时,当时42岁的法图玛·穆卡姆巴并不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在这个位于东非的偏远乡村中,偶尔也能看到外来的游客,他们浮光掠影一般地走过村落,对一切都保持着好奇心,但又从不真正深入这里的生活。

法图玛·穆卡姆巴没有想过,这些来自中国的学者,前后在这里停留了10年。10年之中,教他们怎样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增加农作物产量,帮助他们盖房子、修整村庄,还教他们的孩子读书。

东非坦桑尼亚的偏远乡村佩雅佩雅村。受访者供图

村里来了中国人

佩雅佩雅村,一个普通的东非农耕村庄,位于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村民们以农业为生,种植玉米、小麦等旱地作物。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人们靠天吃饭,每年只种一季,收成高低全靠运气。

坦桑尼亚气候复杂,既有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也有热带山地气候,来自东部海洋的季风,同样影响着这里的气候。莫罗戈罗省位于坦桑尼亚的中部,横跨东西,兼具多种气候特征。

莫罗戈罗省省长罗阿塔·萨纳雷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莫罗戈罗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不仅为当地人提供食品,也是工业材料和对外出口商品的主要类型。因为多样的气候条件,这里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棉花、蔬菜、甘蔗等作物。

和飞速变化的中国不同,位于东非的坦桑尼亚,时间的流速是缓慢的。在法图玛·穆卡姆巴数十年的生命中,村里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改变,老一辈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传到下一代依旧在使用。

曾做过很长时间莫罗戈罗省副省长的慕康果告诉记者,当地一直都有来自发达国家的援助专家和援助项目,作为本地的农业管理者,他也曾和许多援助专家接触过,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学者,像中国学者这样,频繁进入普通的农家,进入一块块农田里。

2011年,中国学者们到佩雅佩雅村考察,法图玛·穆卡姆巴还清楚地记得,来村里的中国专家很不同,他们异常关注村民们生活的细节,看自己的房子,看房子里的家具,问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情况,最爱做的是下地观察玉米的长势。

中国学者与佩雅佩雅村村民。受访者供图

“他们考察玉米地,到家里和我们聊天,看我们饲养的家禽,好像对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东西都有兴趣了解。”今年74岁的奥马里说,他住在另外一个名叫瓦辛巴村的村庄里。和中国专家们对他们的一切都感兴趣不同,奥马里并不知道这些人是来做什么的,甚至也没有太大的兴趣。

非洲的农技推广官

2012年,在当地一个叫“千里马”的村庄,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这里建成,正式开始投入工作。这个示范中心的任务,是筛选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技术,并进行推广。

几乎在第一时间,当时30岁的阿德里安·巴尔塔萨·鲁维耶马穆就参加了示范中心提供的技术培训。起初甚至谈不上踊跃,他告诉记者,他是被他所在地区的农业官员派遣的。

技术培训最短的要持续两周以上,最长的达到数个月。在第一次培训结束后,阿德里安·巴尔塔萨·鲁维耶马穆就喜欢上那里的培训内容。

“中国学者教给我们的技术,很多都是我们很容易就能使用的,比如如何选用新的种子,比如使用有机肥,而不是化肥,再比如密植。”他告诉记者。

阿德里安·巴尔塔萨·鲁维耶马穆的家,是一个4口之家,家里有妻子和两个孩子。农业,是这个家庭最重要的生活来源,不仅为一家4口提供了食物,卖出去的粮食,也换来了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对我们来说,增产,就意味着家庭境况的改善。”

位于瓦辛巴村的维罗妮卡·卢加诺,参加培训班的原因更简单一点儿,维罗妮卡·卢加诺是一位农业专业的学生,2014年,从学校毕业后,她加入了培训班,学习这些与学校里截然不同的知识。“在坦桑尼亚,许许多多的农民,都还在用粗放的方法种田,尽管农业是人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但缺乏相应的技术,使得农业的收益非常低。”维罗妮卡·卢加诺告诉记者,“我希望家乡的农民,能够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量和质量提升。”

玉米是瓦辛巴村村民们种植的主要作物,过去许多年中,村民们开垦荒原,几乎很少管理。维罗妮卡·卢加诺告诉记者,在当地,1英亩玉米,基本上只能收获3-4袋,“那时候,人们认为这是正常的,没有人去了解,在农业发达的国家同样面积的玉米产量,可以轻松超过这里10倍以上。我想做的,就是让我们的农民,真正学到一些增产的技术。”

村民玉米地间作。受访者供图

收成让当地人震惊了

对于维罗妮卡·卢加诺来说,中国的技术总是非常具体。她告诉记者,在培训中,她学到了一整套简单可行的技术。

“首先是翻耕,播种之前先进行深耕。其次是种子,选择更适应干旱环境的品种,是增收的必要基础。再次,播种时,每个孔播两粒种子,孔之间的株距、行距也有非常具体的要求……”维罗妮卡·卢加诺告诉记者,在当地,从来没有人想过,种地还可以有这么精细的流程,“在过去,人们把种子随意地撒到地里就不管了,非常稀疏,如果碰到干旱,发芽率不高,长成的就更少了。”

晾晒的玉米。受访者供图

“没有人这么种过玉米,也没有人知道这么种的效果。”阿德里安·巴尔塔萨·鲁维耶马穆告诉记者,在推广之初,农民们并不相信这些技术,也不相信他们描绘的前景。

法图玛·穆卡姆巴也是后来才逐渐采用新技术的,他告诉记者,“一开始,基本没有人相信中国专家所说的技术,虽然有人承诺尝试,但实际上,真正播种的时候,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干的。”

在莫罗戈罗,气候的差异使得不同区域的作物生长季差异极大。播种时间最早的地方,12月份即可播种,最晚的,则要到次年的2月左右。每年的5-7月,则是收获季。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第一年,整个佩雅佩雅村,只有一个技术员按照约定使用了新技术。这引发了许多人的围观,“从来没见过那样种玉米的,太复杂,也太辛苦了。”法图玛·穆卡姆巴说,“和以前的种植方式相比,新的方法,投入的劳动要多出来很多,但收益如何尚未可知,这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的主要原因。”

不仅是农民,在农业官员的眼中,这些技术的效果同样是不确定的,莫罗戈罗省经济与生产处副常务秘书罗莎丽娅·韦格斯拉告诉记者,“最开始的时候,技术合作,只在一两个村推广,我并不确定是否能真的有效,是不是真的能够推广开来。”

事实证明,来自中国的旱作农业技术,在同样干旱的非洲真的有效。维罗妮卡·卢加诺告诉记者,第一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获得了丰收,“每英亩差不多能有12袋左右,这刺激了许多观望的农民。”

改变的除了农田还有村庄

“从2013年第一个村子开始,到2018年增加到10个村子。这些技术的推广非常快,效果也远超想象。”罗莎丽娅·韦格斯拉告诉记者,这些技术被称为玉米增产小技术,“之所以称为小技术,是因为这些技术非常简单,既不需要规模化的农田,也不需要大机械,更不需要特别高深的专业知识。任何一个农民,哪怕不识字,也能学会,只要肯付出更多的劳动,就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以前从没想过,玉米可以这么种。”奥马里告诉记者,看到有人试验成功后,他动心了,从示范中心领到了新的种子,按照新的技术种下去,“特别麻烦,株距、行距都有具体的要求,要用绳子或者尺子量好了才能种。”

对比是强烈的,东非草原上的旱地里,两块相邻的玉米地,一块用传统方式种植,地里长满了草,遮住了稀稀拉拉的玉米,另一块新方法种植的地里,整齐而高大的玉米,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结着饱满的穗子。“现在我所有的地,都是用新方法种的,产量比以往至少高出3倍,除了自己吃、销售,还有一部分可以用来做饲料,养羊。”

奥马里如今盖了新房子,新房子里装了自来水,家里还建了羊圈。养羊的技术,也是来自中国的学者。

“他们做了很多事情,下地教我们种玉米,在村里的时候,则教我们养殖技术、教我们如何修葺村庄、整理村庄的环境卫生。”奥马里说。

佩雅佩雅村项目宣传及励志图。受访者供图

砖头和水泥筑成的新房子,比土夯的旧房子更坚固,也更舒适方便,玉米增产带来的收入和养殖的收入,让这个家庭的生活,变得轻松了很多。

改变的不仅是奥马里一家,10年后的瓦辛巴村,已经完全和10年前不同了,村庄整洁,道路干净,家养的禽畜让村民们心里踏实。

10年来,每年的播种季、收获季,奥马里总会在村里见到那些熟悉的面孔,他知道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也知道他们到来后,会去哪里,做什么,“最开始,他们用英语和手势和我们交流,有时候有本地的官员做翻译,慢慢地,他们也学习我们的斯瓦希里语,我们也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丰收之后还有更多期待

10年以来,莫罗戈罗省的10个村庄里,玉米已经经历了3次增收,水稻、小麦、蔬菜等,同样获得了丰收。

罗莎丽娅·韦格斯拉在考虑,下一步,需要向中国学者学习什么?

“经历了10年推广,许多农民的观念已经变了。”罗莎丽娅·韦格斯拉说,在以前,农民被动地接受培训,看到高产的试验田,才开始学习丰产技术。但现在,他们开始主动了解品种改良的知识,寻找更好的种子,“很多农民主动找我们,向我们咨询新的知识和技术,不仅是种植的技术,还有养殖技术,新的装备等。”

罗莎丽娅·韦格斯拉告诉记者,来自中国的增产技术需要大量的人力,但坦桑尼亚毕竟人口较少,这也是新技术推广相对较慢的原因之一。中国学者告诉他们,在中国,还有很多小型的农业设备,比如手持的割草机,价格不贵,也很容易操作,对当地人来说,这些设备很有用,“用新的技术种植玉米,每年要进行3次田间锄草,如果有小型设备,可能推广效果会更好。”

当地示范村村民领种子。受访者供图

法图玛·穆卡姆巴告诉记者,在以前,一场疾病,或许就会让一个家庭崩塌。“前几年,我丈夫生了一场大病,住院很长时间,如果在以前,我们这个家庭几乎不可能承担这些费用,但现在,疾病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债务。”

10年来,她盖了不止一所新房子,多余的被她用来出租。除了地里的玉米,她还种植了项目推广的“木豆”,这是一种极其耐旱的植物,可以食用,也可以做饲料。正是卖木豆的钱,支撑了她丈夫的治疗费用。而其他收入,则让她的儿子上了大学。

“过去几年,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我希望在未来,中国的学者能继续来我们村里,我也相信,他们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知识。”法图玛·穆卡姆巴说。

知识改变命运,在非洲的小村庄中,越来越多的人真切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力量。奥马里把他的两个孙子送到了学校,这是中国学者的建议,但其中,更多是奥马里自己的期待,期待两个孙子努力学习,在未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十年过去不是终点

“从来没有任何时候,我们的村子变得这么快。”今年已经37岁的维罗妮卡·卢加诺告诉记者,在她接受培训,成为本地的农技推广官以来,村子里多了很多新房子,村里的路也修好了,中国学者们会在村里举行很多文化活动,帮助孩子们接受教育,这些事情,改变了村里每一个人的生活。

维罗妮卡·卢加诺负责在本村所有农户中推广新技术,她了解村里每一家人的情况,经历的所有变化,10年中,这个原本粗放耕种的非洲村落,距离现代化越来越近了。“土地上的产出,是最直接的证据,村民们收入的提高,生活的变化,则是他们追求新知识最大的动力。”维罗妮卡·卢加诺说。

2021年初,莫罗戈罗当地政府和中国学者一起,举办了一次奖励农技推广官的活动,维罗妮卡·卢加诺是获奖者之一,奖品是1辆新的摩托车,这让经常奔波于村庄和农田之间的她,可以稍微轻松一点儿。更重要的是,从新技术中获得的收入和奖励,给了她更多的自信心和对长远生活的规划。她告诉记者,她未来的理想,是建立一个自己的示范农场,让更多的人,可以在她的农场中,看到新的技术,学到新的技能。

奖励农技推广官活动中,维罗妮卡·卢加诺获得了1辆摩托车。受访者供图

阿德里安·巴尔塔萨·鲁维耶马穆也一同获奖,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告诉新京报记者,他正打算找机会继续读书,在过去10年中,他已经获得了农学学士的学位,希望能够在未来继续读农学硕士。他觉得,“相信硕士的学习,不仅可以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让我有更好的科学思维、更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最终可以更好地解决农业所面临的问题,帮助农民减轻贫困带来的负担。”

新的学习历程,至少要在12月之后才能开启。与遥远的中国不同,12月,坦桑尼亚的平均气温能达到20℃以上,降水丰沛,正是适合播种的季节,农技推广官们,又要忙碌起来了。

(赵天阳、赖毅琼对本文亦有帮助)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铭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

刚从缅甸回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缅甸,和想象的差别很大

刚从缅甸回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缅甸,和想象的差别很大 刚从缅甸回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缅甸,和想象的差别很大 刚从缅甸回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缅甸,和想象的差别很大
奇妙旅途美景
2021年11月13日

南宁市新江镇那云韭菜村:年产值720万的产业之路 让村民奔向小康

互品十三妹
2021年11月15日

援额日记| 等着我 我一定平安归来

援额日记| 等着我 我一定平安归来 援额日记| 等着我 我一定平安归来 援额日记| 等着我 我一定平安归来
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昨天 9:33

这座监狱有什么特别之处?没有狱警看管,犯人也从不逃跑

这座监狱有什么特别之处?没有狱警看管,犯人也从不逃跑 这座监狱有什么特别之处?没有狱警看管,犯人也从不逃跑 这座监狱有什么特别之处?没有狱警看管,犯人也从不逃跑
洞察军事
昨天 14:1

从粗放种植到精耕细作 非洲村庄的十年之变

从粗放种植到精耕细作 非洲村庄的十年之变 从粗放种植到精耕细作 非洲村庄的十年之变 从粗放种植到精耕细作 非洲村庄的十年之变
新京报
今天 7:36

《向往的生活5》播出时间已定,嘉宾名单够刺激,节目组预算够吗

《向往的生活5》播出时间已定,嘉宾名单够刺激,节目组预算够吗 《向往的生活5》播出时间已定,嘉宾名单够刺激,节目组预算够吗 《向往的生活5》播出时间已定,嘉宾名单够刺激,节目组预算够吗
蝌蚪说科技
2021年11月14日
易家河拓林“一个橘子”富了一个村子

易家河拓林“一个橘子”富了一个村子

东南沿海消息通
昨天 21:33

易烊千玺:《长津湖》里的“00后”主演,可绝不是“流量小生”

易烊千玺:《长津湖》里的“00后”主演,可绝不是“流量小生” 易烊千玺:《长津湖》里的“00后”主演,可绝不是“流量小生” 易烊千玺:《长津湖》里的“00后”主演,可绝不是“流量小生”
黄丽丽
昨天 15:57

实拍我国最大的火山群,遍布97座新生代火山堆,热气球上风景震撼

实拍我国最大的火山群,遍布97座新生代火山堆,热气球上风景震撼 实拍我国最大的火山群,遍布97座新生代火山堆,热气球上风景震撼 实拍我国最大的火山群,遍布97座新生代火山堆,热气球上风景震撼
搞怪叔叔
今天 0:2

乾隆89岁,康熙68岁,他们为啥能活这么久?只因戒掉了这一恶习

乾隆89岁,康熙68岁,他们为啥能活这么久?只因戒掉了这一恶习 乾隆89岁,康熙68岁,他们为啥能活这么久?只因戒掉了这一恶习 乾隆89岁,康熙68岁,他们为啥能活这么久?只因戒掉了这一恶习
紫兰说
昨天 13:35

英国主持人被中国发展吓到!到中国参观后,回国直呼:我们没救了

好吃的好玩的
2021年11月15日

石龙社公信仰文化

石龙社公信仰文化 石龙社公信仰文化 石龙社公信仰文化
石龙街坊
昨天 19:38

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关于原平同川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搜狐城市-忻州
昨天 11:6
邛崃、都江堰等上榜 四川13县(市)与全国县域PK旅游竞争力

邛崃、都江堰等上榜 四川13县(市)与全国县域PK旅游竞争力

搜狐城市-成都
昨天 8:38

鸦山古道鸦山河

鸦山古道鸦山河 鸦山古道鸦山河 鸦山古道鸦山河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昨天 18:22

国内最美的35大美景,去过10个算及格,你去过几个?

国内最美的35大美景,去过10个算及格,你去过几个? 国内最美的35大美景,去过10个算及格,你去过几个? 国内最美的35大美景,去过10个算及格,你去过几个?
知遇旅游
2021年11月15日

荷塘冬韵 别样风情!

荷塘冬韵 别样风情! 荷塘冬韵 别样风情! 荷塘冬韵 别样风情!
上游新闻
今天 8:10

新人入坑露营有哪些误区,知道了就能省一大笔费用

新人入坑露营有哪些误区,知道了就能省一大笔费用 新人入坑露营有哪些误区,知道了就能省一大笔费用 新人入坑露营有哪些误区,知道了就能省一大笔费用
东哥知旅行
2021年11月11日

雪 韵 江 源

江源区融媒体中心
2021年11月15日

梦黄山之上

梦黄山之上 梦黄山之上 梦黄山之上
中国青年网
昨天 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