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各地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每到一地旅游,了解当地独特的民俗并参与进去,才能更深入地探索城市底蕴。厦门这座城市往往被贴上“网红”标签,但其实它也有不少的独特的民俗传承,比如大家熟知的“中秋博饼”,这可是全国独一份。今天带大家来看“送王船”,它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遗产,3-4年才举办一次。
2020年11月15日第10届厦港“送王船”文化节在沙坡尾举行开幕式,现场不仅迎来市民游客观礼、护送,还与马来西亚马六甲勇全殿连线直播,同步“送王船”,随我的镜头来看看这一三年才能看到一次的盛况。
“送王船”这一习俗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厦门渔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祭海神、悼海上遇难的英灵,祈求海上靖安和渔发利市,在厦门俗称“做好事”。厦港渔家的“送王船”习俗,还糅合了王爷(郑成功)信仰。清初渔家为缅怀郑成功的丰功伟绩,以王爷作为代天巡狩的神而奉祀,并造“王船”送之入海,虽不言明而心领神会。这一种民俗在特殊时期中断,1995年在去台厦门住民的倡议下,重新恢复三年一次的活动,规模一次比一次盛大热闹。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王船,王船船头正面为狮头图案,并按规矩在两侧插上旗子,此谓左青龙、右白虎。船尾正面则绘上大龙,船前后竖有“代天巡狩池府千岁”的红色号旗。王船的尺寸、结构近似于真船,船桅、船帆样样不缺,颇为壮观。本届王船长达11.12米,宽2.55米,为历年来之最。
随王船出发巡境的还有各种民俗表演,在出发前先进行了一轮表演,引得围观市民游客香客阵阵喝彩。宋江阵、大鼓凉伞、疍民歌舞、拍胸舞等精彩民俗节目陆续上演。
表演过后,王船开始巡境出游,此次的路线是沙坡尾58号出发—途经沙坡尾路—大学路—蜂巢山路—思明南路—演武西路—环岛路—书法广场,随王船巡境出发的还有民俗表演队伍、香客等等,浩浩荡荡好长一个队伍。
经过1个多小时的行进,抵达最后化吉的地点书法广场。众人合力将王船推到指定地点,做最后化吉前的准备,与此同时,沙滩上民俗表演继续进行中。书法广场离游客最爱的曾厝垵很近,不少游客也赶来参与了这一盛况。
下午4点半左右,在乩童的引领下,王船点火化吉,上千名市民群众见证了整个过程,在火光冲天中,王船“涅槃”。
与往届不同的是,今年因疫情防控需要,马来西亚侨胞、海外同胞未能齐聚厦门。为同叙“送王船”情缘,主办方积极与马来西亚勇全殿协调配合,以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同时举办“送王船”活动为背景,互相传输活动视频。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一同向全世界华人呈现这一民俗盛况。
第一次全程记录下这一盛况,除了对传承的敬仰,更是满满的感动!信仰之力,让人不得不服!愿在2020这个多事之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