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兰溪三次,前两次都是直奔兰溪的诸葛村而去,未曾识得县城风貌。这多半也是因为诸葛亮太有名了吧,听说他的后裔中最大的集居地就在那里,就很想去多了解一下。
这一次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人到了兰溪,说是要体验几天“有戏有味”的兰溪日子。一开始,大家都就位于市中心的旅馆里。文人们聚一块儿,听市里领导详细地介绍兰溪。此间,有人马上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领导介绍中,一会儿说是兰溪,一会儿又说是兰江?”
领导回答说,兰溪就是兰江。古人就是这么介绍的,清朝的典籍中,就说“古城在九峰山麓,水源自山际流出,蜿蜒而下兰江……”云云。爱咬文嚼字的文人不服气这出自清代的《婺遗续识》,举起手机点着屏幕上“溪”字的解释说,溪是山里的小河沟;江呢,是大河的通称,得有个明确的说法。松花江、长江、黑龙江、黄浦江,绝不会是溪,没听说又叫松花溪、长溪……
客人来自远方,作为接待方的主人只是笑,并不作答。
这一番茶余饭后的闲聊,引起了我的思考。一时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只得作罢。
第二天,游罢天下江南古城,来到一江之隔的兰江边,远眺秋日艳阳照耀的宽阔江面,江面上泛着烁眼的光波。昨天提出问题的书法家又率直地说:“明明是一条伴着古城而过的兰江么,怎么偏偏说是兰溪。”身旁一位画家赞同他的观点,点着头说:“只怕到了春汛泛滥、大雨倾盆的日子,这条兰江用汹涌澎湃来形容它的水势,一点也不为过。”
这番闲聊一下子点醒了我,使我想起了自己写过的一篇散文《暴雨后的花溪》。一夜的暴雨之后,花溪河水猛涨,呈现出一股轰隆隆震响的磅礴气势,因其难得一见,我写下了一篇小散文,描绘花溪暴雨之后的景象。花溪这地方,是贵阳近郊一处风景胜地。年轻的时候,我深入花溪河两岸的村寨,寻访当地苗族、布依族的古稀老人。他们在对我讲的时候,都习惯地说“花溪河”,不用贵阳人的简称“花溪”。
我突发奇想,兰溪的历史更为悠久。原先,这条江就叫兰溪江,历朝历代的文人笔下,吟咏兰溪江的诗词歌赋写得多了,都写成了“兰溪”——那时,谁都知这兰溪就是兰溪江,不需多作解释。“兰溪名著自唐初”,历经宋、元、明、清,最终由古代的姑蔑、汤溪定为兰溪时,兰江亦便简称(也可说经称)兰溪了。
不知诸君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