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宁11月17日消息(记者贾晓琳 见习记者潘可鑫 通讯员张艳)11月9日晚上8:00,位于曲阜市鲁城街道林前社区的孔府印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孔府印阁”)灯火通明,孔府印阁天猫旗舰店大量印章预购者竞相涌入,店铺的消费热潮来了。又是一年“双11”,作为公司的首席篆刻师、直播达人,林前社区居民孔令佳和后台运维、备料生产等部门的同事一起进入到了紧张的状态。
林前社区因毗邻孔林而得名,很多社区居民都会书法、篆刻、绘画,这也为他们创造了在景区经济中靠传统手艺安身立命的条件。然而,由于粗放的经营方式和落后的产业意识,老手艺的文化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过去,街坊邻居都是推个小车在景区门口摆摊,师傅们都是几十年磨出来的好把式,但刻出来的印章也就十几块钱一个。”说起过去的篆刻手艺,林前社区党支部书记孔祥龙直言,“酒香也怕巷子深”,随着景区管理日渐规范、市场考验愈发严苛,很多手艺人端了一辈子的“饭碗”眼看就要保不住了。
2007年,孔府印阁总经理张凯接手了传承3代的篆刻技艺,他在钻研技术的同时,把在大学学到的管理专业知识与“电商”作了一次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尝试。
从“线下”到“线上”,从“零、小、散”到产业化,从几天不开张到日销印章万余枚……2014年,经过艰难摸索的初创期后,孔府印阁终于迎来了质的跨越,新建成集原石切割、工艺雕刻、网上销售、印章篆刻、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大众创业基地,主要从事印章篆刻、加工与销售,并为篆刻工匠提供电商培训及其他创业服务,迅速成长为金石篆刻类的“隐形冠军”。“根据阿里云和京东云提供的行业数据,2019年以来,孔府印阁年销售印章1000万枚,约占全网线上印章销售数量的60%。”张凯告诉记者。
“篆刻不仅是一门手艺活,还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印章不管在哪儿卖,都得一刀一刀精雕细刻,一道工序都不能省。”张凯介绍,做成一件印章成品,要经过切割、抛光、上蜡、印底篆刻等数十道工序。如此复杂的工序,至今仍只有原石切割和印钮雕刻这两项工序由机器完成,其他步骤全都依靠手工。
为收获年轻人喜爱、提高市场占有率,孔府印阁在做精传统印章的同时,组建起了由60多人构成的专业研发团队,积极涉足文创产品开发。从具备照明功能的玉玺台灯,到植入活字印刷概念、设计出可以换字的印章,再到即将投放市场和景区的“印章手办盲盒”贩售机……孔府印阁陆续推出的100多类充满创意巧思和国潮元素的文化产品,正赋予篆刻以全新的生命力。
去年,孔府印阁首家篆刻工艺体验店正式开门营业,不论是往来游客还是研学团队,都可以到体验店亲身感受这门“非遗”技艺的魅力。
“非遗”等传统手工艺要行稳致远,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培养“继承者”。孔府印阁一方面把社区和公司数百位篆刻匠人聚在一起,请来国内知名篆刻大师担任名誉顾问,定期手把手培训、提升篆刻艺术造诣;另一方面主动与齐鲁理工学院联合开设篆刻专科课程,在曲阜师范大学开设“非遗”篆刻选修课,推动传统技艺进校园。
在孔府印阁的带动下,林前社区现已开办各类网店500余家,从业人员1300余人,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手艺村”正打造成为集篆刻、楷雕、汉服制作等传统手工艺于一体的“互联网+文化”产业集群,年销售额超两亿元。“我们鼓励文化企业通过‘两创’对‘非遗’进行活态化传承,我们将通过专业的内容审核和文化监管,用更具时代正能量的内容呈现‘非遗’技艺。”鲁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孔令强说。下一步,林前社区计划让孔府印阁牵头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各类文化创意要素的聚集,持续向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研学游等领域延伸,加速产业发展从“电商1.0”时代向“文化传播2.0”时代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