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2006年,查白歌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入选《中国节日志》。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在查白徐徐铺开。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一日,黔滇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布依族人民都会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义龙新区顶效街道查白村。
对山歌、吃汤锅、取井水、走亲戚、吃“冤枉坨”……远处来的客人经常留在查白老乡家里热闹3天以上,才算是赶完查白场。
查白歌节现场。张懿摄
查白场,究竟赶了多少年?谁也说不清楚。人们只知道红火的查白歌节,延续着布依族传统文化的根脉,联系起布依同胞间的浓情厚谊,见证了查白村年年岁岁的故事。
查白,名称源于一个优美悲壮的民间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布依族青年查郎和白妹青梅竹马,长大后,两人互赠信物私订了终身。在他们居住的寨中出现了老虎,叼走了牲畜、抢走了娃娃。一时间,人人谈虎色变。勇敢的查郎组织起了全寨的年轻人,将虎杀死,请全寨老少吃虎肉、喝虎汤。后来,一个财主看上了白妹,但遭到白妹的拒绝。财主不死心,便生计害死查郎,白妹得知噩耗后点燃了财主家的柴堆,纵身跳入火中,为查郎殉情……
此后,人们为了纪念这对为爱情献身、不畏强暴的布依族情侣,把他们生活过的虎场坝改名为“查白场”,并把白妹殉情的农历六月二十一这天定为“查白歌节”。2006年,查白歌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又入选了《中国节日志》。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一至二十三,黔西南州各县和毗邻的广西、云南等地的布依族群众都会来“赶查白场”,参加“查白歌节”。
“好久不到查白来,查白有座白石岩,来到这方不想走,大家一起对歌来……”
老乡家里、大树脚下、查白河边,自创的歌词带着泥土气息,随着布依山歌的旋律点亮查白村的日与夜。
这一天,还是布依族青年“浪哨”“赶表”(布依语意为谈情说爱)的好日子。在林间树下,情意绵绵的布依情歌萦绕,看对眼的青年互送信物,良缘相结。
2020年,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查白歌节”首次通过线上举办、网络直播的方式举行。此次活动共有34支队伍报名参加,通过初赛对决,有15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参与线上会演,线上浏览量达19.45万。
虽然换了载体,但查白歌节传承依旧。
查白村的山歌队,没有队长、没有老师,也没有固定的曲目,20个队员每年都是在节前聚拢一块,你想一句我谋一言,写出年年不同的歌词。
“年年六月查白场,代代流传意彷徨。查郎两拳打死虎,翁将白妹配查郎……”
“查白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绿油油,山好水好人更好,村里人家奔小康……”
“党的政策暖人心,科学发展为人民。大家都要签协议,田里庄稼变黄金……”
每年的山歌都有一个主题,文化传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不相同……
幸福,照进奋斗者的生活。山歌队成员之一蒋加会前几年在虎场坝建起了新房子,占地面积150㎡的两层半楼房南北通透,前面是村里最热闹的集市,后面与查白水上歌舞场隔河相望。仅歌节举办的3天时间,她家门面都可收租金两三千元。
查白歌节现场。张懿摄
因为有了“查白歌节”这张名片,查白布依民族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乡村。
得天独厚的文化内核,加上美丽乡村建设的利好政策,使得查白村庄焕然一新:
集查白水上歌舞场、观景台、景区步道、水坝等生态景观于一体的查白歌舞场景点成了村庄新的地标;
宽敞整洁的柏油路,旁边种满了树,安起了路灯,与原通村水泥道并驾齐驱,架起村庄和外界联系的桥梁;
村里人家房屋不是新修,就是亮化,统一的布依风格现代住房融入在青山绿水间,天然合一的美好画卷;
村集体招商引资,建起了大气的“富贵农庄”;村民自己办起“喻记餐馆”、“查白砂锅香肉馆”等农家乐,迎接来村里游玩、钓鱼的客人。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化厚重、生活富裕,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在查白徐徐铺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宋洁
编辑彭芝莉段源兴
编审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