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归 新疆五彩滩 叶新宝摄
旅行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是高山、是海洋、是树木,还是远方的一家食肆?
5月19日便是中国旅游日,或许久未能出行的我们可以带着这个问题来看看徐霞客的故事。
糕团摊 江苏苏州 赵永清摄
2011年,5月19日——《游天台山日记》的开篇之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游天台山日记》是《徐霞客游记》的首篇。
徐霞客生于1587年,是今天的江苏江阴人。他少年时期便有奇志,想要遍历山川,记述通志。在母亲的支持下,22岁的徐霞客踏上了他的旅途。直到54岁逝世,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之间,足迹遍布今天的江浙、山东、山西、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等21个省区。
晨光沐石猴 黄山 黎鸣摄
徐霞客记叙了自己三十多年的旅行观察,在他逝世后,书稿由他的老师季梦良整理,《徐霞客游记》最终成书于崇祯十五年。
徐霞客不仅游览了名胜,还对观察到的地质地貌、人文风俗有非常详细的记载,经过今天科学手段的详细勘探也没有太大误差,对许多古建、碑碣的记录也对今天的考古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助力。
奇峰日照 黄山 山百合摄
一峰西垂,顶颇平伏。三面壁翠合沓重叠,前一小峰起坞中,其外则翠微峰、三海门蹄股拱峙。登眺久之。东南一里,绕出平天矼下。雨复大至,急下天门。两崖隘肩,崖额飞泉,俱从人顶泼下。出天门,危崖悬叠,路缘崖半,比后海一带森峰峭壁,又转一境。——《游黄山日记》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广西桂林喀斯特地貌 黎鸣摄
“粤西之山,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
“纯石”指质地纯净、沉积厚度大的石灰岩层,其喀斯特作用最强烈,会有壮美的山形,“间石”则指石灰岩层中夹有砂岩层。“石山”“纯石”“间石”等都是在描述喀斯特地貌。
光影峰林 广西桂林 陈胜强摄
徐霞客是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他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的各种特征,还记录了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分布和发展规律。
春到深山 湖北恩施 周昌发摄
二十日,先晚候舟太平寺涯上,即宿泊舟间。中夜见东西两山,火光荧荧,如悬灯百尺楼上,光焰映空,疑月之升、日之坠者。既而知为夜烧。
“夜烧”便是古代楚地畬田的风俗,“畬田”即放火烧掉荒山野地的杂草和荆棘,待下雨时播种。这种耕作方式在古代,可以减少劳动强度和消灭病虫害。
云雾茶山 湖北恩施 周昌发摄
望隔溪坞内,桃花竹色,相为映带,其中有阁临流,其巅有亭新构,阁乃前游所未入,亭乃昔时所未有缀。急循级而入,感花事之芳菲,叹沧桑之倏忽。登山踞巅亭,南瞰湘流,西瞻落日,为之怃然。乃返过草桥,再登石鼓,由合江亭东下,濒江观二竖石。乃二石柱,旁支以石,上镌对联,一曰:“临流欲下任公钓。”一曰:“观水长吟孺子歌。”非石鼓也。两过此地,皆当落日,风景不殊,人事多错,能不兴怀!
湘江夕照 三湘四水摄
《徐霞客游记》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内容涵盖也非常广。徐霞客除了对山形地貌的观察外,对于水文分布、江源探寻以及山水与气候关系的体验,也有详实的记录。
他在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进行了长达4年的探访,总路程达到3万余里,系统全面地考察了当地的水文情况和水系源流。
天堑变通途 金沙江 叶振东摄
他历时两年多探寻珠江水系源头,还将《尚书·禹贡》中记载的长江源头——“岷山导江”,修正为金沙江。
月落博爱阁 琼枝玉叶摄
又北五里,泊于柳州滩,借邻舟拖楼以宿。是晚素魄指月亮独莹,为三月所无,而江流山色,树影墟灯,远近映合,苏东坡承天寺夜景不是过也。
“朝碧海而暮苍梧,睹青天而攀白日”,旅行对徐霞客来说意味着永恒的志向与探索。《徐霞客游记》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他青壮年时期探访的名山大川,共十七篇,占据全书四分之一;第二部分则是他晚年对西南地貌、风俗的详细梳理。
缅茨姆峰 叶宝俊摄
五十岁时,他感到老病将至,身体的不适反而催促他抓紧时间从家乡江苏出发去往云南,开始万里遐征。最终他写下了260万字的游记,可惜如今我们能看到的仅有60万字。
夜·舟 浙江乌镇 王建乐摄
日出草原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荷叶嘎嗒 程友摄
霞光浦影 福建 杨根鸿摄
徐霞客在《溯江纪源》中写道:“故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世间的一切故事,或许都来自于人类小小的好奇。
那么,旅行对你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图源:Uni旅图社群
摄影师版权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