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古镇是我们祖先最早赖以生存的根基,是祖先们繁衍后代的安全港湾,也是文明社会早期的产物。它从选址到布局都强调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因而表现出了山水风光之特色。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村落史,向人们展示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是我国的古村落,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多种多样,更加能反映出我国的历史,民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古村落集人文、历史、建筑、民俗等多种文化于一身,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成为了所有人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她是古徽州中的四大古镇之一,一个数百年前商贾云集,水陆两栖的重要商埠集镇。在古时候,这里的街道曾被称之为“清明上河图的翻版”,繁荣的商贸经济,繁忙的水陆运输,使古镇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空前发展。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史籍与典故众多的古镇,她就是安徽黄山市休宁县的万安古镇。
万安古镇早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就在此地已有建制,历史可谓久远绵长。但直到明代才迎来了古镇的繁荣时刻。一条宽阔的横江将古镇形成了一个半岛弯月的形状,依靠着青翠的山峦,面对着宽阔的江水,古镇具备了依山傍水,峰峦叠翠的水墨丹青画卷的特质。万安周边的风景优美,景色秀丽,她特殊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古镇在徽州大地上成为了一方繁荣富裕之地。
由于万安古镇依靠横江环绕周围,通过水路东经横江至屯溪,下经新安江直达杭州,西由横江而上,经休宁县城即可到达黟县渔亭。有了这样特殊的地理优势,具备了一个天赐的水陆码头的格局,想不富都不行。在明朝中叶开始徽商崛起,万安自然成为南来北往商贾巨富们生意往来的货物集散地,也是徽商们下杭州经营贸易的中转站之一。
经多年发展,铺满青石板的古街和小巷,构成了鱼骨形状向镇中发展,明清两代的古建民宅沿街巷密布,长约千米的古街两侧店铺林立,百年以上的老字号店铺众多,古色古香,古意盎然。除了林立的店铺之外,还有陶行知启蒙馆,黄家祠堂、柿子园等一些古老建筑和宅院。街道的石板路上,因过往的独轮车年积月累的驶过,留下了数道深深的辙痕,默默地见证着古镇悠久的历史。
万安为我们留下了千年的历史,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故事。坐落在钟塘村的水南桥,是座实腹式半圆拱石桥,此桥长180米,宽6.4米,是徽州桥梁建筑中的精品之作。早在明朝初年,水南桥的前身也是一座石桥,因修建得过于粗糙,一场暴雨,怒吼的横江水冲垮了石桥,将正在桥上行人卷入了滔滔的江水之中,造成了人间的悲剧。
看到这样的悲剧,团结的万安人在当地乡绅黄廷侃带动下,大家集资出钱决定重新建造一座新桥。团结友爱的乡亲们做好分工,搬石的搬石,做饭的做饭,大家齐心合力办大事。工程很快开工建造,当新桥已然将要修建到一半时,建桥师傅跟黄廷侃提出建议,说这个新桥建筑的虽然美观,但要想保证能永久不被水患所毁的话,应该将桥墩修建成凸性,有利于分水,不至于像平面桥墩有那么大的受力面,有助于石桥保持永久坚固耐用。
为了大桥的永久坚固,为了万安子子孙孙后代的安全,大家决定将建了一半的工程拆掉,再次修建一座更加坚固享用万世的新桥。这次开工后,要求大家一定要在工程中精心细致,保证大桥的质量,不要再次返工,要一气呵成。为了这项精细的工程,本应该一年建成的大桥,结果耗费了十年的光景,最终建成了坚如磐石的“水南桥”。
数百年过去了,如今饱经风雨的大桥依然坚固如初,岿然不动。从这桥上走过的万安人,每个人心中都会感怀那段艰辛的岁月,感谢先人们为后人做出的贡献和便利,今天的万安人会将先人的智慧融进血脉之中,世代传承。
古镇中设有“陶行知启蒙馆”,他是我国的教育家及思想家。万安只是陶行知的娘家所在地,在他小的时候曾在这里的私塾就读,师从严厉而又饱有才学的名师吴尔宽,通过老师的教导和启发,小陶行知从这个时代给自己树立了坚定的信心和人生方向,最终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使千千万万的学子们受益终身。
万安古镇所在的休宁县绝对可以算得上古时候的“文化之乡”,有记载可查的,这里在有科举制度以来,走出了19位状元,其他的进士和举人就忽略不计。从古至今,万安人沿袭了古徽州的耕读传家,重教兴学之风尚,致使从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天之骄子。
万安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众多的人才,也创造了享誉海内外的荣誉。主要就是“万安罗盘”和“万安松萝茶”。每一只万安罗盘都是纯手工精心制作,每一次落刀、每一次下笔都一丝不苟,力求完美。精雕细刻是万安罗盘优势所在,它的精确度和使用寿命长是对工匠的严格要求。精致的罗盘,地夺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
而传承已久的万安松萝茶早在明朝,就已经是朝廷皇宫中的御用品。凭借高要求的采摘和制作技术,使松萝茶的口感浓郁,回味绵长,甘甜醇和,能品尝出橄榄的味道。松萝茶曾有古人赞誉其香气胜过龙井,而今天的人们将它比作为“绿色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