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清澈、假山嶙峋,搭配着古朴的木桥、茂盛的花草,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村民袁惠英家的农家小院里满满的诗情画意。正值午饭时间,室内、小院树荫下的几张桌子都坐满了客人。
岩博村供图
“村里厂多,员工来办事的人多,都喜欢我家菜的味道,所以生意很不错。”作为村里的致富能手,袁惠英依托厨艺开起了农家乐,年收入达40万元。“装修得好看的房子,我们岩博村还有很多,我这个不算好。”袁惠英笑着说。
走进岩博,正如现今村里广为流传的那首新民谣所唱,“农家楼蓝瓦白墙,小轿车穿梭繁忙。清风里阵阵酒香,党旗下齐奔小康。”
然而,看着眼下的这番新貌,很难想到,二十年前的岩博“家家住的老土房,出门就是猪粪塘,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不嫁岩博郎。”
今夕景不同。两段民谣,两种调子,唱出了岩博人不同的心气儿,也折射出这个地处乌蒙深处的小山村的不同样貌——
岩博村供图
2001年,岩博还是水、电、路不通,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村集体经济为零的贫困村,村民传唱的旧歌谣里道尽沧桑岁月。
如今,二十年过去,岩博一跃成为人均年收入3.3万元、村集体资产1.12亿元的小康村、文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村民传唱的新歌里溢满感恩深情。
一切变化从2001年开始。彼时,岩博的“山门”被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敲开。3个月披星戴月,她带领大伙儿修建了一条3公里长、4米多宽的乡村公路。岩博村的创业之路,也由此铺开。
紧接着,余留芬又带着村支两委着手贷款盘回村集体林场,用赎回林场赚得的“第一桶金”,办起了煤矸石砖厂、特种养殖场、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等。
岩博酒厂
如今,在余留芬的带领下,作为全村支柱性产业的岩博酒业交出了一份喜人“答卷”——2021年,岩博酒业销售额5.1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年销售额实现“五连跳”。
岩博村喜人的发展,让那些走出大山的年轻人又回到了家乡。“回到家乡,让我有了更多归属感,也有了更多发展事业的机会。”2019年从牡丹江师范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的邓莉华,放弃在省城贵阳就业的机会,选择回到岩博酒业。经过两年历练,她已成为董事长助理。
眼下,像邓莉华这样的大学生,岩博村还有400多人,他们坚守在各个岗位,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耀元
编辑 聂建云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