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梁信 广州报道
2022年的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说起博物馆,大家都知道它们是人类文明传承、传播和交流的重要载体。不少人旅行到一个全新的目的地,都不会错过到当地博物馆“打卡”的机会——既可以一站式饱览各地独有的文物和珍品,又可以尽情享受历史、艺术、美学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熏陶。
2021年,广东深入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推动广州、深圳、佛山、梅州、东莞、潮州等地“博物馆之城”建设,全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市民们也不难发现,去年广东省多个城市都屡屡有新的博物馆先后落成和升级完毕,如: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完成了改造,肇庆市博物馆新馆、潮州市湘桥区博物馆、梅州市梅江区博物馆、东莞市松山湖望野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迎来设立和开馆。那么究竟去年广东省的博物馆体系具体都有哪些“升级”变化呢?
日前,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与保障中心编制的《广东省2021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从博物馆的基本概况、藏品管理、陈列展览、开放服务、人才队伍、文创开发、学术研究等多个方面客观地展示了广东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真实面貌。在本篇报道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将从该报告海量的数据中提炼出四大亮点,为读者呈现当下广东省文博系统形成的蓬勃发展新格局。
一、博物馆数量稳步增长,场馆设施日臻完善
从场馆上看,广东的博物馆整体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的发展格局持续巩固。2020年广东省共有博物馆352家,数量居全国第四位。据今年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省共有博物馆367家,比上年增加了15家。按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684万人计算,全省每34.56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即每百万人拥有博物馆2.89家,每百万人拥有博物馆的数量比上年增加0.1家。在这352家博物馆中,247家属于国有博物馆,120家属于非国有博物馆。能被评定为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的就有82家,数量上居全国第二位。
二、藏品更加丰富珍罕,疫情无阻陈展数量攀升
由于广东省落实博物馆藏品征集、登记、定级机制,持续推进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备案,因此全省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博物馆藏品数量稳步增长。从藏品角度看,2021年全省博物馆藏品为251.98万件/套,比上年增加8.75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86263件/套,比上年增加887件/套。
尽管去年博物馆的开放和运营依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各大文博机构依然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游客参观需求,因此陈列展览的数量也同样有明显增长。
报告显示,全省博物馆设基本陈列1008个,比上年增加56个;临时展览1674个,比上年增加455个。在众多的精品展览中,有两个展览还入选第十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项目,他们分别是:深圳博物馆的“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获优胜奖;以及,广东省博物馆的“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500年”展览获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入围奖。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连续八年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获奖的博物馆。
三、既与旅游深度融合,又被文创“种草”不停
报告中提到,在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的背景下,博物馆旅游走热,博物馆成为既传统又时尚的文化旅游地标,在促进研学教育、旅游休闲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截至2021年末,被评为A级旅游景区或建设于A级旅游景区内的博物馆达60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有5家、4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20家、3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33家、2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2家。
随着近年来博物馆文创的走俏,目前市场上人们看到的各色博物馆文创产品也在不断丰富,文创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数据指出,2021年全省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达2305款,比上年增长了10.34%;实现文创产品收入3993.39万元,同比上年增长近五分之一,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众多的特色文创中,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围绕《红色热土 不朽丰碑》等展览设计出系列主题文创产品,其中的百花图系列产品被评为了“全国百佳文化创意产品”,而“从伦勃朗到莫奈”数字文创获评“十三五”全国博物馆文创精品。广东省博物馆结合了当下智慧零售的发展方向,推出博物馆智慧文创商店,上线天猫旗舰店,走出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生产销售的新路径。除此之外,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制作的陈家祠积木、南越王博物院馆藏的凸瓣纹银盒图案登上了《丝绸之路文物(二)》特种邮票等的特色文创,都十分具有“爆款”潜力。
四、超越传统范畴,多样形式互为补充
现今的博物馆在功能上已超越了传统的范畴,博物馆的形式与空间也突破了以往有的建筑物和固定的空间模式,产生了更多创新的形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该报告除了对传统的博物馆进行调查之外,还对流动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等进行了分析和统计。
报告显示,2021年,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持续稳步推进“广东文博综合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至年末,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合作机构达150多家,推出展览278场次,观众数量超260万人次。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去年开展了“2021年次级节点”县级节点试点,加强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与基层博物馆的交流合作,采取资金、专业和技术扶持的方式,通过地方博物馆将展览、活动下沉到各地学校、社区、乡村,逐步实现流动博物馆分级、多节点的运作,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文化惠民。同时也主动“走出去”,完成流动巡展的东北项目。
而作为国有博物馆重要补充力量的非国有博物馆,近年也呈快速发展之势。截至2021年末,全省有非国有博物馆120家,比上年增加15家,增长了14.29%。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数字相对于2016年时,在短短的五年间就增加了46家,增长率为62.2%。其中,国家二级博物馆2家,分别为广州东方博物馆和深圳望野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5家,分别为东莞市钱币博物馆、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深圳市艺之卉百年时尚博物馆、东莞市唯美陶瓷博物馆和广东环亚美容化妆品博物馆。
番禺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胥雪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非国有博物馆,有利于优化我国博物馆体系、填补门类空白;有利于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构建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还指出,根据《博物馆条例》:国家在博物馆的设立条件、提供社会服务、规范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同时还会对非国有博物馆给予馆舍和税收的优惠;未来还将加紧落实国家有关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政策,非国有博物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所需的扶持经费也会列入省级财政预算。
在报告的数字之外,闲暇之时我们不妨亲自走进广东的各大博物馆,去实地感受博物馆给予我们知识的力量,开启一趟收获丰富的文博之旅。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广东省文物局获悉,今年广东省文物局遴选出10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陈列展览精品,目前大部分主题陈列展览还在展期内,市民朋友可以在做好防疫防护的准备后合理安排时间前往,跟随着这份“观展指南”开启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对美的探索。
1.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的“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
展出时间:2022年3月24日——2022年6月26日
为配合“一带一路”倡议,让公众深入了解“一带一路”的发展意义以及从历史文化遗产中感悟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创新力,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与甘肃省博物馆共同策划“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此次展览以史前至清代长达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为纵向脉络,同时以跨越南北的地理空间为横向节点,营造出一个多维度的立体时空,呈现同一时空下跨地域的思想、技术传播和交融互鉴的历史文化。
2、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的“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
展出时间:2022年8月19日——2022年11月27日
展览立足于“粤藏”和“宋元书画”这两个基本点,从宋元书画的名作与呈现出的审美意识、南粤先贤对宋元书画鉴藏的传统与成就、宋元书画典范对后人的影响与启发三个角度切入,将宋元书画的艺术魅力与文化蕴涵立体地呈现出来。不仅首次汇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佛山市博物馆、汕头市博物馆等6家岭南地区文博机构收藏的宋元书画珍品,还特别从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2家文博机构借展了部分清代广东名家鉴藏过的宋元佳作,并遴选展出一些深受宋元名家影响的后世作品,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宋元书画文物特展。
3.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的“农民运动的摇篮——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历史陈列”
展出时间:2021年9月10日——长期
大革命时期广州共举办过六届农讲所,毛泽东在番禺学宫举办了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农讲所是该时期中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最好见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主持、创办农讲所期间的理论思考和革命实践,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农讲所纪念馆通过举办“农民运动的摇篮——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历史陈列”,立足旧址和馆藏文物,改变旧有陈列展示手段单一、缺乏时代精神的缺点,打造具教育性、观赏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精品陈列,准确、生动地展现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光辉历史,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4.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红色湾区——中国共产党在粤港澳”
展出时间:2021年12月16日——2022年3月28日
为深入挖掘粤港澳地区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节点,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策划了以“红色湾区”为主题的展览。展览以讲好粤港澳大湾区的红色故事和历史为出发点,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传承粤港澳大湾的红色基因。也通过展览厚植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尤其是港澳同胞的家国情怀,凝聚中国力量,为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5.广州博物馆的“‘读懂广州’文物展:百件文物看广州”
展出时间:2022年9月23日——2022年12月23日
展览选题源于2021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第六届“读懂中国”重大国际会议及广州市委、市政府倡导的“读懂广州”宣传举措,结合广州博物馆作为城市博物馆的定位与藏品、科研、人才、宣传等丰富资源和平台,策划举办文物展览。通过简要介绍广州城市发展变迁、地域文化特征、千年海贸故事、广作工艺特色及近代红色故事、改革开放创举,让国内外游客了解广州过去与现在,认识两千多年来广州在中华文明及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6.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岭南民间百艺”
展出时间:2022年1月1日——长期
“岭南民间百艺”是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丰富多彩的岭南民间工艺精品馆藏为基础而策划的常设陈列,全面地呈现岭南工艺技术。展览内容涵盖多个代表性的国家级、省级非遗技艺及广东特有的、稀见的工艺门类;特别展示多件珍品巨作和名师作品;反映不同工艺产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勾勒各类岭南传统工艺传承不绝的历史文化脉络;从工艺品的材质、功能、题材、技法等各方面突出浓郁的岭南地域特点。
7.广州艺术博物院“艺海藏珍——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
展出时间:2021年8月20日——2022年7月20日
广州艺术博物院自开馆以来,依托从广州美术馆时期积累而来的丰富藏品,已不定时地举办过多次“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形成艺博院院藏精品展的一个品牌系列。本次“艺海藏珍——广州艺术博物院历代绘画精品展”,意在突破本馆原有的以时间为序、以名家为主的精品展模式,以“山水”“人物”“花鸟”三大部分,对院藏历代绘画作品进行一次系统性的研究与梳理、展示,目前正展出“花鸟篇”。
8.南汉二陵博物馆的“寻迹羊城——2021年广州考古新发现”
展出时间:2022年1月20日——2022年5月8日
“寻迹羊城”系列原创性考古成果展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加强考古出土文物展示利用的重要举措,本展览集中展示了2021年广州考古10个主要考古项目的新发现、新成果。文物均为首次展出,最近的一件文物出土于2021年12月。展览尽可能还原真实考古现场,包括完整的遗迹单位、大幅考古工地现场照片的展示。
9.广州海事博物馆的“七海扬帆——唐宋时期的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
展出时间:2021年7月1日——2026年7月1日
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荣时期,唐宋时期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是一部跨越“七海”的商贸史和交流史。本次展览内容上选取“唐宋”这一历史时期,以航线、技术、城市、商品、文化和丝路概念等五大内容,再现千年前广州城市繁荣、商业兴盛和文化交融的历史盛况,形成自身特色,填补唐宋时期广州海上对外贸易专题展览的空白,为当今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寻求历史见证和文化源泉。
10.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的“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时代楷模彭士禄生平展”
展出时间:2022年6月1日——2023年12月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所管理的海丰红宫红场旧址,是彭湃等革命先烈创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重要场所,彭湃的儿子彭士䘵生前曾多次到纪念参观、指导工作,特别是临终前所题写的“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墨宝,成为了纪念馆的重要藏品。本次展览讲述彭士禄的生平事迹,突出了彭湃和彭士禄两代人“愿将此生长报国”的革命理想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彭士禄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是我国第一代核工业的领军人物,2021年获得中宣部颁发的“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22年获得中央电视总台颁发的“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称号。他是广大科学家爱国、爱岗、敬业的精神缩影。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