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长江水位下降得比往年低了许多,重庆段江水退到了长江中心,位于朝天门广场斜对面、东水门大桥下的长江河床露出一线石头,其中一块巨石形状极似乌龟,被人拍摄上传网络后,引来更多人拍摄打卡,从而爆红。
乌龟石成为了重庆新晋网红景点,摄影:因图君
也许是疫情期间居家压抑太久,络绎不绝的人流前来观看这重见天日的“乌龟石”,游人中不光有重庆本地区县人,甚至有周边省份人专程跑来打卡拍照,据说近几日前来打卡的游客日均逾万人次。
乌龟石露出来是很稀奇的事,很多住在江边的重庆本地人都没见过,近30年的时间,这只巨龟一直静静地趴在江底,如今重见天日被不少人视为祥瑞。5月14日,笔者刚好在龙门浩老街吃饭,朋友极力推荐我来看看这难得一见的神龟。
从侧面看,乌龟头部的眼睛、鼻子、嘴巴具在,还真的很像,似乎乌龟还在微笑,背景是重庆都地标建筑来福士广场。
乌龟石的尾部刻有“龙门浩月”四个大字,是在东水门大桥修建后雕刻的,文献中记载此处有清朝刻的“龙、门”二字,因河道治理等原因如今已经无处找寻。
在乌龟石靠江心的一侧,有两尊佛像是引起我探寻兴趣的古迹,在先到的游客指引下爬上龟身一探究竟。第一尊佛像位于石壁上凿出的石窟内,历经150年江水冲刷的地藏菩萨座像显得尤为沧桑,石窟两边篆刻的对联字迹已经模糊,能认出“驾慈航兴隆”字样,应是当年人们为了保佑行船平安而雕刻。
佛像面前被人摆上了香烛、水果和鲜花,还有人放了一些零钱,佛像下面的石台上刻有“有求必应”四字。
另一尊为菩萨立像,残余的金色估计也是修东水门大桥时涂上的。
早时候,现在的东水门大桥位置曾经有上、下两列石梁,顺江而立,长江水流在经过石梁时被一分为二,形成内外两道水流,外急内缓,石梁中间有一处断缺犹如一道门,重庆人称之为“浩”,也就是沟的意思,“龙门浩”逐渐成为该处的地名。
外急内缓的水流形成漩涡,清代同治年间(1870年),人们雕刻下两尊佛像,保佑行船平安,船过此处皆要烧香祈福消灾。
东水门大桥桥墩上清晰的水位线
巴渝12景之一的“龙门皓月”如今只剩下传说,浮出水面的这些石刻引人浮想联翩。我在网上查到:三峡大坝蓄水达到175米后,朝天门水域有效航道变宽,朝天门江中巨石的存在,使得这一流域水流紊乱,建国至今已经发生过5次较大规模的沉船伤亡事件,威胁航道安全,万吨级船舶进出重庆更受阻。2008年2月~8月期间,历经水上爆破和水下爆破,江中的巨石几乎全部炸碎沉底。
离乌龟石不远处的长江和嘉陵江汇合的地方原有一块巨大得多的礁石,名为“夫归石”,或曰“呼归石”,长120米,宽80米,呈椭圆形矗立于江中。传说大禹治水到了江州,即现在的重庆,与涂山上的九尾狐结为夫妻,后来大禹为治水离家,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狐每天携子于江边唤夫归来,日久天长化为江边巨石。
有人说那才是真正的乌龟石(与呼归石谐音),现在的乌龟石真实名字叫“狗钻洞”,真正的乌龟石已经炸沉江底。不过,到过现场的我还真觉得这坨石头活灵活现的像极了乌龟,叫“乌龟石”是实至名归。
当天(5月14日)下午离开江边时,已经有城管人员在栏杆前执勤,只准出不准进,并有施工人员在做准备对通往河道阶梯的铁门焊接,加固加高,估计第二天开始只能在河岸上的防护栏杆外远距离欣赏乌龟石了。
摄影:陈俊林
在江边遇到一位73岁的老大哥说,这是难得一见的奇景,怎么能不翻栏杆去亲身感受一下?花费那么大力气去堵,我认为还是不如疏导,还是学习一下大禹治水吧!
去了乌龟石的游客建议去龙门浩老街玩玩也是不错的。
摄影:陈俊林
我是旅游摄影因图君,一名开了18年咖啡馆的啡著名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