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镇:汇聚乡贤力量 唱响富美协奏曲

旅游 新报观察 2022-05-20 10:51

原标题:径山镇:汇聚乡贤力量 唱响富美协奏曲

径山镇:汇聚乡贤力量 唱响富美协奏曲

径山茶山

径山书院鸟瞰图

火出圈的“径山飞行节”,让700余名游客飞上天

古城E铺

抹香阁庭院

“宋人四雅”表演还原围炉煮茶的景致

不忘桑梓,泽被乡里。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建设的浪潮里,乡贤是一股有着特殊情怀、特殊使命的力量,一直在默默地助力着。

长期以来,径山镇引导新时代乡贤发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一个个乡贤助力共同富裕的故事在这里上演,一幅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乡村共同富裕宏图正在徐徐展开。

记者 吴一静 径山微融媒体中心 谷秋萍

“脑洞”激活乡土 “联盟”共同致富

来到径山镇平山村的径山书院,就看到大门口立着一块牌子,上面画着大径山范围的“团建导览图”,图中列出了80余家餐饮、民宿、景点、农庄,包含了一年四季吃住游玩的地点。这张图的背后,是全镇农文旅资源“打包”,以相互导流的方式形成共同体。将这一切联系起来的,就是土生土长的平山村人董国民。

当过技术员,做过银行经理,进军过IT行业,后又投身商业地产成立中商集团,董国民是大家眼中公认的“跨界能手”。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平山村一个破旧农场需要招商开发。对于这片小时候上学路上一直经过的农场,他充满了感情。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这个项目,绝不能辜负径山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在离乡闯荡20余年的董国民眼里,家乡浙江省就山清水秀,加上近些年的建设,村中粉墙黛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董国民了解平山村有什么,更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打造一个集农文旅融合为一体的“径山书院”的想法应运而生。仅用小半年时间,书院就建成开业了。周边的村民都感到不可思议,一个破破烂烂的农场,居然真的被改造成了一个如此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

“作为文化重地,径山的山与水、禅与茶都能引起共鸣。”董国民说,径山书院将禅茶文化与时代特色完美结合,旨在弘扬径山文化,助推乡村振兴。书院还与平山村村委合作,重新挖掘和申报“味增”非遗项目,并谋划了非遗项目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工作,为径山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添砖加瓦……在董国民看来,径山书院的建立,是让人走进来,让径山文化传扬出去,书院做得越成功,文化传播的力量也就越大,这才是农文旅融合项目振兴乡村的目的所在。

“助力当地发展,促进村民增收,一直是径山书院的使命。”带着这样的初心,董国民多途径、多手段带动周边发展,让村民受益。书院扩大时,董国民承包了周边农家院落,统一开发,同时雇佣农户在自家院落工作,既有租金,又有工资,还不离开家,可谓是一举多得。同时,书院员工以浙江省地居民为主,并适时举办茶艺培训班等活动,提升员工技能,不仅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村民收益,也提高了村民投身农文旅融合产业的积极性。

这两年,径山书院还结合“数字文旅”,创作了径山禅茶主题的剧浙江省杀,通过游戏串联起径山镇的各景点,玩家可以扮演“茶圣”陆羽后代等角色,通过茶叶、茶具、茶园等道具和场景中的线索,进行沉浸式的探索。

此外,书院还引进了热气球、ATV丛林穿越等网红文娱项目,与当地农业公司、种粮大户、果农等开展协作销售、农事体验等内容,与农民合作开办民宿十余家,联农带农、共同致富。截至目前,径山书院已经为村民提供了约150个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5万元。

回归创业“小农村” 登上共富“大舞台”

初夏时节,车行在小古城村整洁的村道上,“接天莲叶”的千亩荷塘、层层叠叠的茶园缓坡、欢声不断的彩虹滑道,从眼前一一掠过。近年来,小古城村将全域景点串珠成链,建设得像一个大花园,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游客慕名而来,更吸引着浙江省地在外的优秀青年回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在知名日企做过翻译的杨丹华就是其中一员。“每次从杭城回村,我总不禁感叹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的一次饭后闲聊,听说家门口的“古城E铺”正在招商,她决定回来试一试。

“古城E铺”是村里搭建的网上销售平台,但销售模式单一,在电脑前“守株待兔”无法支撑店铺的正常运营。于是,杨丹华打算改变,变网销为线上线下结合,变单一销售为销售服务于一体,变单打独斗为集体借势。

“古城E铺”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面朝村口广场,对面就是美丽的荷塘。慕名来小古城村的游客众多,都喜欢到“古城E铺”的院子里喝茶小憩。

“家门口的流量必须把握。”杨丹华看准机会,增设了农家乐、喝茶休闲等。“游客点一杯茶,我都会附赠浙江省地土特产,给他们免费试吃。”杨丹华热情的招待,作为浙江省地人生动的介绍,大大提高了与客户间的信任感,来过的游客大多留下了联系方式。

杨丹华说:“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让更多走进径山的人,从山水、特产开始,了解这里的乡土风情、禅茶文化,让他们在走的时候,不仅把径山的土特产带走,也把径山的文化带走,从而带着更多的人回来。”

眼下,走进小古城村,时不时就能看到农户家门口摆着“共富邻售点”,货台上有时放着农户自家地里的青菜,有时是新鲜出炉的清明团子,有时是自制的春茶,明码标价,无人看管,游客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各取所需。

通过几年的摸索学习,杨丹华有了自己的经营章法,“古城E铺”实现了扭亏为盈,年经营额超过50万元。随着茶叶、番薯片、青团、腊肠等农土特产的热销,回归“小农村”家门口创业的她,带领着村民一起登上共同富裕的“大舞台”,实现了家门口增收创业的美好愿景。

让客人“留下来” 把文化“传出去”

径山村有两张“金名片”:一张是千年古刹——径山万寿禅寺,另一张是径山茶。每年有上百万游客一览千年古寺,径山茶又是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即便如此,靠着美丽乡村建设早就美“出圈”的径山村,游客对它的态度依然是“走马观花、匆匆一瞥”。

在梅家坞开过茶馆,经营着旅行社,有着多年景区运营经验的张艳珍,是一名高级茶艺师。浙江省着对茶道的热爱,她不仅被径山的好山好水好茶吸引,更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机遇。她形象地比喻道:“径山村山清水秀,有美景、历史、文化。就像装修房子,硬装已好,就差我们带着软装来了。”

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破解“只见人往、难得客留”的难题。在张艳珍看来,径山村乡村旅游产业中“游”的元素较弱,且周边配套元素较少。于是,作为“外乡人”的她,一头扎进了深挖当地禅茶文化的过程中。

帮助径山村改良宋代点茶体验项目,变讲解演示的形式为“表演+体验”,增强美感的同时,让游客的体验感更强;创新“径山茶宴”游客版,让客人换上宋服,在cosplay中沉浸式感受国家级非遗的魅力;推出全新“宋人四雅”表演,还原围炉煮茶的景致……在张艳珍的参与和助力下,径山村这两年的“喫茶节”搞得有声有色,禅村新十景“六艺休行记”、非遗手艺体验、星空露营等活动轮番上演,让游客对径山脚下的径山村有了全新的感受。

去年,张艳珍还在径山村开起了径山禅茶文化主题的民宿,取名“抹香阁”。“因为径山是抹茶之源,所以,我的民宿里所有细节都围绕着抹茶元素去做。从进门闻到的抹茶香氛,到抹茶饮品茶点、抹茶纸巾、抹茶系列洗护用品等。”多年来,张艳珍积累了稳定的客户群,每到节假日,她的民宿总是一房难求。于是,她与周边村民自营的民宿、农家乐联合,以相互导流的方式形成共同体。“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村里的民宿家家客满。村民与我这个外乡人的关系,也处得越来越像一家人了。”

张艳珍信心满满地说:“我们通过农文旅融合的节庆方式,打造乡村品牌,挖掘乡村价值,擦亮径山村的金名片,让客人愿意留下来,将径山文化传出去,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之间,寻找一条带动共同富裕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