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逛北京路又将多出一个新去处!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将于6月11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正式开放1楼,推出集非遗展示、传承人展演、数字体验、互动打卡、文创消费等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5月19日《广州日报》)
如今,历史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厚重的历史与丰富的传统文化,是城市的底蕴,也是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曾经一些非遗项目因为离现实生活较远,而鲜有人问津,现在在各方重视之下,也渐渐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绽放出迷人的光彩。广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非遗项目众多。广彩、广绣、骨雕等早在上千年前,就已扬帆出海,成为海上丝路上的抢手货。
要让这些传统文化瑰宝传承下去,集聚发展是个很好的思路。因为不少非遗项目之所以式微,主要原因在于缺人、缺钱,缺少展示窗口,没有市场化的条件,手艺面临失传的危险。要让这些非遗“活”起来,必须帮助其走上市场化的良性循环之路。设立非遗街区,就是通过集中展示、展演等各种方式,不仅让人们了解传统文化,并通过文化的创新整合、跨界的营销,让非遗项目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广州近年来高度重视对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继2020年8月成立第一个非遗街区永庆坊之后,第二个非遗街区即将开放。这两处非遗街区都选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尤其是北京路一带是广州千年城市发展的“原点”,文物史迹丰富、商贸繁盛,这也让非遗大师们有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佳平台。此前,永庆坊已经尝到了集聚发展的甜头。从前破旧的老街区,在微改造下焕发出新魅力。居于此间的非遗项目和更广泛的人群、更多元的业态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有网络视频创作者到此记录非遗大师及其技艺,有年轻潮牌与非遗大师跨界合作,各种文创周边、当代艺术展等项目层出不穷。如今,永庆坊已成为广州的网红打卡点。
从永庆坊的走红不难看出,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集聚是前提,但光有集聚是不够的。酒香也怕巷子深,还要有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和传播方式,方能助推非遗项目创新出圈。比如,非遗传承人大多只懂技艺,要帮助他们学会并用好网络工具,开设直播账号,既可以通过线上展示,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技艺,又可以线上直播让非遗产品远销国内外;再比如,还可以开设非遗课堂,让人们可以亲自制作文化产品,打造沉浸式的文旅体验,撬动亲子研学、主题研学等市场,促进文旅、教育、餐饮、商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
非遗传承与保护,涉及技艺传承、营销推广等方方面面,单靠哪一方都做不好。有关方面需要牵线搭桥,做好服务工作,推动古老的非遗文化创新出圈,成为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力量。
(谭敏)
(编辑: 龙煜广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