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采风乡村行
文/李三祥
四月的乡村,漫山溢翠,草长莺飞。正是麦苗青绿,油菜花开的好时节。
应区农业农村局之邀,秦州区文联组织摄影家协会和作协会员一行16人,走进乡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了以粮油生产乡村行为主题的文学摄影采风活动。在历时一天的行程中,大家的足迹,踏遍了沿途经过的平南镇、齐寿镇、天水镇、秦岭镇和杨家寺镇等五处采风点。
从地理形势看,这里地处秦州南乡或西南区域,为长江流域西汉水的源头和上游支流地带。一路走来,大家用眼睛去领略,用心灵去感悟。每到一处,都不失时机地用自己的手机随拍,或用相机镜头,拍摄和捕捉那些令自己感动的风景,每一个呈现在眼前的精彩瞬间。以光影艺术,记录和留住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画面。
5月11日,天气晴朗,正是一个适合去乡村田野走走的日子。从秦州区农业大厦出发,车辆经徐家店上山,沿徐礼公路过了西坡梁,大约在上午9点半左右,已经抵达平南川万家庄村口附近。在靠近右手一侧的公路边,有一条穿过两边农田的车行缓坡土道。从岔路口向右转拐进去,找一处场地,停车下来,漫道逍遥间,开始寻田问舍,尽享稼穑垄亩之游。
脚踏着柔软的土地,行走在雨过天晴后的农田边。看两边地埂上新植的柳树,枝叶清新可人。近地面的油菜花,簇簇金黄,点缀在枝条间,正是花开旺盛的状态。一枝独赏,是花繁叶疏的疏朗之美。挨挨挤挤,成片成带,另显一派淡绿与金黄浑然一体的锦绣气象。目光掠过油菜花,看头顶的蓝天白云,似与地面相接。抬头仰望,看流云与柳枝相连,让人顿生树影拂云之感。
田园之趣,天光云影,令人心情舒畅。乡村的美景,在庄稼人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是一块块绿油油的麦田,也是夹杂在油菜花与洋芋 地之间的玉米和大豆,还有那些丰富着自己饭碗的一片菜地,几行葱埂,蒜苗和扁豆架。
都说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女人爱美,因为她们本身就是一个个美的化身,属靓丽的人文风景。参加采风活动的女作家和摄影师们,以油菜花为背景,把自己站立成一朵花,几个人站一排,就是花儿朵朵开了。在这里,大家不仅尽情地感受着那种弥漫在乡村田野的田园风光,而且,在亲近土地,走进自然的同时,聆听和观察,以她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美的敏感,体验和了解着眼前的农桑事业,酝酿着流淌自己文字间的诗情画意。
在前往天水镇的途中,顺带着参观了沿线的齐寿镇曹集梁千亩种粮食示范点的新寨子,平南镇胡家窑村。这里山水相连,同属西汉水上游的源头地带。当地的粮油大田作物,主要是以种植小麦和油菜花居多。特色农业中,是整治撂荒地以扩大粮油种植面积的这一新政出台之前,已经建成的牡丹和芍药切花种植园区,还有少量的花椒、油牡丹等经济作物。赶上蓝香芥和鲁冰花正是开花时节,花香袭人,令人心神俱爽。沿途经过,不意竟有这样的收获,顿觉眼界大开。
天水镇焦李村北山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这里是2022年国家重点示范推广的粮油项目、也是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秦州区播种面积10000亩指标的八个镇落实示范点之一。据同行的区农业农村局唐成林局长和农技专家史娟娟介绍,大豆玉米压膜套种技术,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不隔年倒茬播种,大豆根瘤具有肥田的作用。
引种的种子,都是辽宁和吉林的。一亩地补助350元,国家投资150元,地方投资200元,农民主要投资机械和劳动力,每亩地施用复合肥35斤。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合作社,有两家,已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采用机械作业。
压膜用全生物降解渗水膜,有白颜色也有黑颜色。这里采用的是黑颜色,是省农机总站给的项目任务,属拼比试验。同覆盖普通的黑地膜比。渗水膜尽管是黑膜,但能透光,一旦下雨,雨水可以通过垄上微沟,透过地膜渗下去。这种膜,三个月以后就慢慢裂开口子,再经过两个月时间就自动化了,不存在像普通地膜一样,回收不净和残留产生垃圾污染的问题。
普通黑膜不透光,但有除草的作用,还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除草效果相当好。普通膜不透光,在天冷的情况下,不利于地面保温,容易出现出苗不好。
旱作马铃薯是一种技术上的突破。在秦州区范围内,最早引进地膜马铃薯种植技术,是在川区的太京和藉口。种植方式,是先开口点上种子,填埋以后,再覆盖地膜。川区有灌溉条件,可以引水浇灌,出苗以后放苗。但在地势较高缺乏灌溉条件的地方,采用地膜种植技术,出苗以后不放苗并灌水,就容易死苗。
时至今日,实行破膜点种,先铺膜,用点破器协破,就不存在烧苗的问题了。这也是目前种植地膜马铃薯采用的最新技术。在大多数幼苗都长出来的情况下,对少量长偏不能出苗的,还要通过人工放苗,但是相对于过去的全部放苗,工作量就小了。
在拼比试验区,有五个品种。三个重复,有渗水膜,露地,普通黑地膜。普通黑地膜厚,不透光,水也渗不下去,但除草效果相当好,保湿。这是一个省上的试验项目。在生长环境相同的条件下,使用同样的种子,最后通过比较,看哪一种方式种植的产量高,就推广。
在秦岭镇梨树村,站立在成片成带的油菜花和麦田边,看满山满洼的大田庄稼,沿着地势台阶分布的层层梯田,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一派长势喜人的气象。触目所及,让人心底里涌动起美景如带的浮想。在当前整治撂荒地,扩大粮油种植面积以保粮食安全的时代背景下,拽动起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农耕画面和乡愁之思。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主题下,历史的光响,伴随着城镇化带来的快节奏步伐,正在唤醒和激活着一度低迷和沉寂的乡村。
农为邦本。关注三农和粮食生产,把目光投向广大的农村和土地,以探问和审视的态度,思考城市繁华背后支撑长远发展的粮食安全问题,当是行稳致远必须应该正视的话题。
参观杨家寺设施大樱桃基地,见证现代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力量。经营者是一位来自大樱桃生产基地烟铺村的年轻人,作为新一代农民,在他身上,感受到一种代表了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和力量的东西。
作者简介:李三祥,男,秦州区作协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