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500万人围观:学霸的生活,有多无趣?

旅游 精读君 2022-05-19 09:21

原标题:知乎500万人围观:学霸的生活,有多无趣?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140天

01

在许多人印象中,学霸都是脑子特别好使,只要随便听听课、做做题,就能考名校的存在。

我也一度这么认为,直到我在知乎上看到这个超500万人关注的话题:学霸的努力程度到底可以有多可怕?

答主@李清舟一条点赞数超1.9万的回答,让我很是震惊。

他在回答引用了自己读高三时,班主任给他们分享的一篇文章。

文章的作者以信的格式,给学弟学妹讲述了自己在清华的学习生活和所见所闻。

他说,清华的好多同学都是高中期间没看过一眼电视---包括春节晚会,有的同学甚至从初中开始就没看过电视,而是把这些娱乐时间全部用在学习上。

这样努力的结果就是,作者发现,进入大学后,这些同学的基础比自己好很多。

即便是上了清华,他们仍然保持着如此高强度的学习:宿舍的电视从没开过;期末考试结束也不曾有一刻放松的时间,而是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下学期的课程、准备托福GRE考试、或是学一些实用的技术。

为什么这么刻苦?因为清华的要求极为严格,四年之间只要一科不及格就取消推研资格,三科不及格就退学了。

所以,为了顺利毕业,每个人都必须疯狂地学习。

“大二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夏季小学期共两周。第一周周一上午,我们在一间教室上了两个小时的课,学习计算机的VHDL语言。下课老师要求我们在周五之前编出一个主频30M的opu来。
所有的人都疯了,因为上午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后来我们知道,在其它大学的电子系这门课要学一个学期的。但是老师说的很清楚了,做不出来就不及格。
于是大家就疯狂的跑到图书馆借书,回去废寝忘食地看,第一天看不懂,第二天稍有点明白,第三天白天编了几个简单的程序,晚上开始正式编程,编到三点,周四编了两天加一个通宵,周五早上八点通过了验收。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即使在全国最顶尖的学府里求学,也仍然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

这就是学霸的真实生活。

所以我们常常会在网上刷到这样的图片和视频:

清华课堂上,下课20多分钟,同学们还没有离开,而是围在讲台周围和老师讨论问题。

周末,图书馆依旧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还有隔壁的北大,上课前二十分钟,教室就已坐满。不少人为了能听得更清晰,还要争先恐后地抢前排的座位。

02

知乎的这条帖子下,有很多这样的评论:

“没必要吧!”

“这样总感觉压力大,不幸福……”

“花大量时间,低效率做事,这能叫努力嘛?”

事实上,很多人对学习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学习越轻松,学习效果越好

就连不少老师也一直强调减负,认为这样学习效率会更高。

但认知心理学家们基于大量的研究,证明了一个相反的事实:正是感觉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长久牢固。

这个研究结果,也被写入《认知天性》这本书中。

书中提到,人类的大脑天生就是懒惰的,如果不让大脑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它就会处于待机状态,轻松学习时的大脑就是这种状态。

所以我们要适当地进行一些良性干扰,让大脑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处于兴奋的状态,这样才有利于思维的运转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况且,几天时间就学完别人要学一个学期的课程,怎么能叫“低效率做事”呢?

这简直就是“效率爆表”的真实写照,而如此高效的状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适当的压力和超常的努力。

你以为学霸们的生活很无趣,体会不到世界的美好和乐趣。

但你又怎么会知道,当他们顶着压力学出来,闯过一关又一关,拿到毕业证后的幸福感有多强。

所以说,“承受多少压力,就创造多少奇迹”这句话不是白来的。

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总是喜欢用“没天赋”、“我天生就笨”来给“我不想努力”做借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常常是这样的:

上班稍微努力点就开始讲公平;

自己不得志就抱怨公司和领导;

下班后看几页书就觉得自己特别上进;

辛苦加几天班就担心自己会过劳死;

有点小成就就马上要享受几天,犒劳自己。

但事实上,对于很多事情,我们没做成的原因往往都是努力不够,而非天资不足,因为天资是可以通过努力优化的

有研究发现,大脑中整合学习与记忆的区域,海马体可以终生生成新的神经元,这种现象被称为神经发生,在大脑受创恢复和人的终身学习能力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科学家们还证实了一点,就是联想学习可以刺激海马体生成更多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会在下次学习新知识中继续发挥作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学习,大脑会越聪明”。

所以千万不要用“我天生就笨”、“我智商低”这些借口来逃避学习。

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还轮不到拼天赋。

03

曾经在知乎上还看到有人问:排名在前1%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答主@edmond说:

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努力。
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在十几年间由成长环境,出身阶级,教育资源,人生轨迹等因素潜移默化形成的“习惯霸权”。

深以为然。

学习习惯差的人,由于更多地体会了拖延或是不专注带来的快感,从此拖延成性。

而习惯好的人由于在每一次立即行动后都获得了巨大的奖赏,这种正向刺激的积累让他养成了毫不拖延的习惯。

于是,同样是上课讲到稍微艰难的点,前者更倾向于拖到课后再消化,然后开起小差,后者则是直接正面刚,当下解决问题。

结果前者不仅浪费了上课的时间,还花费了课后更多的时间,以更低的效率去消化;而后者则能在富余的课后时间里自由地平推进度刷熟练,由此多出三四倍的有效学习时间。

最后,后者越来越优秀,前者越来越平庸。

人们觉得这是天赋的差距,但其实,这不过是经年累月形成的学习习惯导致的。

好习惯一旦养成,你不用思考,不用消耗意志力,就能支配身体完成所有的行为。

你可以每天看8小时的书也不觉得无聊,每天跑5公里也不觉得累……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好习惯?

斯蒂芬·盖斯提到一个概念,叫微习惯,指一种数量或者质量上显著降低标准、近乎微不足道习惯。

比如,做1个俯卧撑,看1页书,写50个字。

这是一种非常微小积极的行为,小到不可能失败。

就做1个俯卧撑,就看1页书,就写50个字而已,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我们不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也就是说,阻力很小。对应的,我们也不需要大动力,只要动力比这个阻力大一点点,就能够坚持。

我们不需要鸡血、意志力。只要靠一点配套激励、坚持所带来的成就感,以及大脑工作惯性,就够用了。

因此,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只要能够做到每天坚持学习一个知识点,或是攻克一个难题,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惯性,好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人生没有那么多一步登天的事,学霸之路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智力并非天定,不要盲目相信“天赋论”,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自己开发出来的,大脑只会越用越灵光。

我们之所以努力,是因为努力本身能拓展我们的能力。

你所做的事情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你了你有能力做什么。

你做的事情越多,就会发现,你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