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村里的孩子虽比不上城里的孩子娱乐活动那么多,但优势在于可以更贴近自然,去小河边挖点野味,摸个鱼,美美饱餐一顿。
夏季伴随着燥热的空气悄悄来临,湿热的天气让人感到精神萎靡。只有听见大街小巷卖西瓜的小贩,那不甜不要钱的吆喝声才能感觉到几丝清凉。而暑假也随之而来,对于小孩们来说无疑是到了最欢乐的时光,或许一些有着农村生活经历的朋友最能感同身受。住在有山有河的山村里,虽然小时候没有空调房,但遇到放假,整个山头都是属于孩子们的“游乐场”。
无论是上树摘果子、翻墙、自制烧烤、下河捞鱼都是孩子们必备技能,而在夏日的炎热天气里,最受小孩儿们欢迎的无疑就是村头那清澈见底的小河。每个夏日的午后,总能见着河边聚集着三三两两的放学后的小孩儿,七嘴八舌的争夺着“浪里小白条”的称号。除了游泳,玩水,小河里那些认识、不认识的“水货”也是属于小孩儿们的快乐。不过随着社会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那些小时候随处可见的生物也变得稀少起来,就比如山坑螺,儿时一摸好几斤,如今深山里才有,对水质要求高。
现如今市面上也有很多已经商业化非常成功的螺蛳,比如菜市场里十分畅销的田螺。但相较于田螺,山坑螺的营养价值更优秀,口感也会跟肥美,可以说是一种较为珍贵的食材。所以尽管田螺已经发展成为家常菜,国民接受度也非常高,但是在很多尝过山坑螺的食客眼里,山坑螺依旧是忘不了的“白月光”。于田螺那矮矮胖胖的“身材”相比,螺普遍都在七厘米以上的山坑螺显得十分修长,就如一个腿长腰细的美人一般。
现如今社会发展十分迅速,无数高楼拔地而起,让城市看起来富丽堂皇,但不得不说也遮住了原本的碧海蓝天。而在一座座冒着黑烟的工厂耸立在各地之前,环境污染并不严重,特别是农村的自然环境是非常好的,村子边的溪流没有受到过多的污染,清澈见底,里面机敏灵动的鱼儿悠闲自在。而对水质要求非常高的山坑螺也在里面繁殖,有放学的小孩儿路过,忍不住的手痒还会捞上一些回家吃。
当然,即便是到了今天,也有一些钟爱山坑螺的食客们,到了炎热的夏季,还会专程下河去捞。不过山坑螺对水质的要求远大于田螺等其他螺丝,必须是活水、没有受到化肥、农药、其他生活垃圾的污染。显然很多农村边上的小河已经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了,里面是山坑螺数量也急剧下降,只有在深山里才能找到他们的影子。有经验的食客们不会选择白天捕捞,因为这种螺丝喜欢昼伏夜出,所以最好的捕捞时间是晚上,这种类似于石头颜色的螺丝被灯光一照射就不会动了。此时只需仔细辨认,然后伸手一抓就能收获满满。
当然,山坑螺对环境的要求极高,所以其实这种食材本身也非常干净的,基本上不存在寄生虫的问题,人们完全可以放心食用。而且很多人喜欢将其生吃,因为这样才能品尝到山坑螺最鲜美的滋味。不过这样的食用方式并不推荐,人类的肠胃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早不如祖先那般强悍,所以最好还是煮熟吃。
无论是爆炒、清蒸、煮粥,甚至不需要像别的螺肉一般放很多调味品才能烹饪出美味来。这种螺丝只需要最朴素的方式就能将其本身最鲜美的滋味发挥出来。不过相应的,有了这么多优点,山坑螺作为难得的下酒菜,价格也会较于其他螺肉更加昂贵,市场上可以卖到25元一斤。但它的性价比非常高,因为不仅是口感更佳,山坑螺还富含大量高蛋白、钙等人体需要的元素,甚至还有清肝明目、祛热气、强身健体的功效。
不过这种曾随处可见,唾手可得的美味佳肴,成了“远居深山”的稀有食材,追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人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注意环境的保护。城市里有了高楼大厦,却没了蓝天、多了雾霾。农村里多了全自动化的农药喷洒机器,无数工厂也四处建立,可随处排放的污水、生活垃圾,扩大耕地而占领的森林,也让曾经“居住”在这些地方的“原住民”们不得不搬了家。现如今人们不得不进入深山里追寻这些山坑螺,也无疑是在给我们敲响警钟,保护环境,也是保护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