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是海外华侨的聚集地,最早出现唐人街的国家就是日本,因为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时刻,海外的华人和华侨们,往往都自称自己是唐人。世界上最出名的唐人街就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唐人街,在大家的印象中,唐人街中生活的华人都是生活比较好的,但是唯独在印度的一个唐人街不是这样,在这里曾经是最大的华人华侨聚居区,可现在这里的华人都抢着回国。
位于加尔各答东郊的“塔坝”,是印度最大的华人聚居区,约有2000华人生活于此。他们大多是祖辈从广东梅县以及湖北天门移居到此,有些家庭已传至第六代、第七代。和美国加拿大的唐人车水马龙不同,来到这里,坑洼不平的道路,混乱不堪的车流,杂乱无章的店铺门脸,要不是几家中餐馆门口的红灯笼和中文牌匾,没人会把这儿跟当年红红火火的“中国城”联系起来。
在“塔坝中国城”的入口处,我们只能看到一块用中文、英文、印地语和孟加拉语四种文字写成的“塔霸中国城”,曾经这里是最繁华的印度中国城。上个世纪中叶,加尔各答的老中国城遍布华人餐厅、商铺、鸦片馆、药店、赌场等生意。在印度独立前后的那段时间,殖民政府和印度新政府都自顾不暇,中国城就像一个“国中国”,基本上处于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状态。
特别是到了50年代是加尔各答华人的黄金期,仅“塔坝”的“中国城”就有两万多中国人,他们基本垄断了加尔各答制革工业,大大小小的皮革加工厂、制鞋厂不下200家,餐饮食府更是遍布街巷。据李先生回忆,当时在“中国城”里卖广东小吃都能赚钱,中国人来印度确实是为了淘金。可是随着印度经济的转型,污染大、耗能高的企业被赶出大城市,大批的华人工厂倒闭,目前还留在这里的华人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以及高中以下的学生,年轻人会选择去欧洲,美国这些地方发展,更多的人期望能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