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22年度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华文化促进会指导,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学大运河云平台以及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成员单位联合发起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万名研学馆长计划”正式启动。作为国际博物馆日2022大运河研学北京倡议的重要内容,本次万名研学馆长计划的启动,标志着大运河博物馆研学迈向标准化、联盟化、品牌化时代。
“作为储存人类文明印记之所,博物馆的定义和形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时变时新,但始终不变的是博物馆面向大众提供多维学习和临场体验的感知空间。万名研学馆长计划,正是充分挖掘博物馆这一使命,为青少年提供更多专业化的研学服务。”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执行主席郭杰认为,博物馆研学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博物馆研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已有的博物馆研学实践,大都还停留在游和看的层面。在他看来:“研学馆长计划将在系列课程设计、深度体验和研学执行等方面,赋能博物馆研学高质量发展。”
万名馆长从哪里来?据了解,本次研学馆长培训计划,将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主线,面向全国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副主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研学工作组副组长程颢介绍:“首先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沿线的大学合作,为那些有志于投身研学实践教育的青年大学生,提供培训,经过考核合格者,将有机会被推荐给更多博物馆作为储备馆长人才,进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就业机会。其次是来自博物馆自身推荐,对博物馆有足够了解,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赋能其作为博物馆研学管理者角色的能力,进而有效开展博物馆研学的工作。”
在培训方式上,活动将依托于“研学大运河云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员提供精品公开课、专家工作坊、线上研学仿真、线下圆桌会议和线下研学实训等丰富的课程和实践。在考核体系和结业证书等方面,也将联合第三方权威机构,共同保证培训成果的公开和公正。
据悉,万名馆长研学计划将开设多个报名通道,并在研学大运河云平台上开设专栏。同时,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将为参与研学馆长培训计划的博物馆,提供更多研学实践的机会。如将其列入到已被纳入非学历学习成果正式名录的“壮游大运河”研学项目中,让专业的研学服务带来博物馆更好的发展。“协作体也将完成研学馆长培训的博物馆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服务。如标准化研学课程开发、研学平台和品牌建设等服务和举行研学馆长微课大赛、博物馆课程大赛等活动。而这些工作的推进,都将为经过培训合格的研学馆长们提供更好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以致用。”郭杰说道。
“无论是青年大学生,还是博物馆从业人员,我们都希望博物馆能够拥有更为专业的研学人才。这是博物馆研学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成员单位之一的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馆长、河南省民办博物馆协会理事长何飞表示,将将积极参与研学馆长计划,并期待本次万名馆长计划能给博物馆研学带来新力量。
除了研学馆长计划,由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等联合发起的2022大运河研学北京倡议还将同步启动“口袋博物馆”工程、百节博物馆研学精品公开课和“一馆一品”主题课探索式的研学活动。进一步挖掘青年的力量,打造研学示范博物馆,进而让博物馆活起来,动起来,向中外青少年讲好博物馆里的中国故事。
国际博物馆日2022大运河研学北京倡议
2022年5月18日,为深入践行“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和“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指示精神,值此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机,由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学大运河云平台以及中华文化促进会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成员单位等在北京共同发起“壮游大运河·研学博物馆”行动计划,旨在创新博物馆教育,发挥“博物馆的力量”,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中华文化长廊中打造博物馆研学名片,促进改善青年就业,助力凝聚文化自信。
为此,现发表如下倡议:
一、充分挖掘青年力量,启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研学馆长计划,助力博物馆研学高质量发展;
二、积极挖掘博物馆的“教育内涵”,打造“口袋博物馆”,推进博物馆进校园计划;
三、创新讲好文物故事,推出“一馆一品”工程,打造博物馆研学系列精品公开课;
四、发挥研学大运河云平台线上线下交互功能,推进博物馆研学标准化建设;
以上倡议,其目的是让“为所有人提供终生学习机会的博物馆”和“有2500年厚重百科全书般的大运河”在融合交流中获得成长和力量。为了配合此倡议,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还通过了“壮游大运河·研学博物馆”行动方案。期待更多人汇聚到倡议精神中来,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和体验,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