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2022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
截至目前,成都市共有博物馆169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15家。博物馆总数全国第二、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和质量全国第一,俨然一座博物馆之城。
而在众多的博物馆中,民营博物馆的力量值得关注。它们的“力量”因何而起,又将为公众带来什么?红星新闻文博周刊推出“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报道,解秘成都民营博物馆的力量之源和特色之路。
樊建川 (王欢摄)
“建川博物馆开馆一年来,受到广大观众好评……今天,获得了国家4A景区殊荣。作为一个民间博物馆提供者,我和同仁们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燥,以更加努力的工作姿态,为文博旅游事业竭尽全力……”2019年7月,建川博物馆获得国家4A景区称号后,樊建川在个人微博感慨。从2018年开馆至今,建川博物馆群落已经从8个馆发展到11个主题馆,目前还在建设新馆。用樊建川的话来说,建川博物馆希望以文化、文博的形式,唤起成渝两地的共同记忆,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博物馆掌门人,樊建川今年已经65岁了,他头发花白,剪得极短,腰杆笔直,走路迈大步,一开口中气十足:“再干十年就退休,到时建一百个博物馆,建川博物馆群落就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私人博物馆。”
在国际博物馆日前夕,红星新闻记者独家专访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听他畅谈建川博物馆的经营之道和疫情下的坚守和突围、自己和博物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博物馆产业绝不会过剩
樊建川办公室所在的楼叫“忠义堂”,“忠义”二字,既有四川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的重情重义之意,也来自樊建川父亲樊忠义的名字。樊建川是传奇,他爹樊忠义也是传奇:14岁被赶出家门“找饭”,成了阎锡山晋绥军的一名小兵。之后又加入八路军,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了20余年,从一名小兵干到了炮兵连长。在父亲的影响下,樊建川参军进了部队,也是因为翻阅父亲曾经的书信,樊建川喜欢上了收集报纸、书信、奖章、像章,在收藏中找到了乐趣。
“忠义堂”的二楼,就是樊建川的办公室,墙壁上满满当当都是他的字画,“性命可以丢,情义二字不能忘”“死而后生”……和这里一墙之隔的就是中国壮士群雕广场,“舵爷”稍稍探出身子就能看到广场前面那个17岁自己的塑像,穿着军装,站得笔直。用他的话来说,自己就在广场门口给前辈们站岗,一辈子守护着。
樊建川
为何搭上自己几乎所有积蓄来做博物馆?这是樊建川回答了无数遍的问题。但守护,无疑是樊建川创立建川博物馆最根本的目的。在建川博物馆进门左侧游客中心内,一面白色墙壁上赫然印着一段樊建川写下的话——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樊建川说,我就是做了一件守护民族记忆的事,一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记忆,要有自己的文化沉淀,博物馆就是最好的民族记忆,这个场所也是最好的文化沉淀,“中国有很多产业过剩,但是,博物馆产业绝对不过剩,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
是网络大V,也是建川博物馆最大IP
传承历史文化记忆,是博物馆最大的价值和意义,但如果不推广和宣传,博物馆就可能被束之高阁,最终成了纸上谈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民营博物馆的建川博物馆,可能是国内所有博物馆中推广做得最好的。这一点,馆长樊建川功不可没。樊建川,自身故事有传奇性,也是一名“网络大V”,微博有420万粉丝,每天平均七八百万的阅读量,打着赤脚往火车站地板上一坐都能上热搜。
点开樊建川的微博,大多是他的生活和博物馆中藏品的介绍。每天,樊建川都会沿着博物馆的河道走一圈,看到什么拍什么,有时候是“绣球花多漂亮”;有时是拍“土味视频”,拿着丝巾摆着POSE;有时拍摄博物馆内一条一公里多长的河,自豪地说“那么巴适的环境,在全球博物馆中都可能仅此一家哦!”更多的时候,樊建川会介绍馆中的藏品,如五十年代的奖状、六十年代的成绩通知单、八十年代蒋大为在成都的演唱会歌单……
樊建川微博
“可能你才是建川博物馆最大的IP哦?”面对红星新闻记者的打趣,樊建川笑笑。十多年前他就通过网络和大家沟通交流,这些年来拍摄、剪辑、文案都是他一手操作,也吸引了很多“同学”关注,“我不喜欢‘粉丝’这个词,愿意称为‘同学’。他们都是对历史、文化、博物馆感兴趣的,黏得比较紧。”
如今,樊建川每天平均要发七八条原创微博,“我每天都会发,就是介绍藏品以及收藏的故事嘛。因为我们是博物馆,必须要介绍藏品。这些年藏品是我一直在经手买,这一千多万件藏品都是我经手买的。我就把买的过程中间有趣的事情告诉大家。”
说到网络影响力,樊建川止不住有些骄傲,“我现在成了责任了,不发他们要催,发少了也不行。”说到这里,樊建川有些歉意地说自己主要工作还是当好这个馆长,任务很繁重,微博只算是一个副业,“我都65了,可能再做几年,慢慢要减量了,同学们都要体谅我,做不动了,哈哈哈。”
再干十年,最终建一百座博物馆
从2005年建川博物馆在大邑安仁开馆至今,樊建川和他的“建川博物馆系”目前已拥有70余座各类博物馆,已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民营博物馆群落。作为国内博物馆策划、建设和运营的领军者,樊建川的想法是建100座馆,“我提出的口号是:做第一,不仅是做一流。我希望建川博物馆是全世界综合指标排名第一。我已经65岁了,时间很紧张了。现在有70多个馆了,我预计十年之内完成这个目标。”
建一百个馆,是樊建川给自己有生之年定的目标,“需要跳起来才能够得到”,为啥要定这样一个目标?“以前我刚在大邑建馆时,大家都说,你恐怕要打造大邑第一的博物馆哦?当时我心里想的是,至少是成都第一。”
建川博物馆从最初的6个展馆,到如今仅在安仁就有33个展馆,樊建川说:“不是讲大话,也不是吹牛,我就是觉得全世界第一的博物馆应该出在中国,这是我们成都的光荣、天府之国的光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现在我们谈民族复兴、文化自信,我们为啥不能建世界第一的博物馆?我们作为民营博物馆,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绩,其实不单纯是我们博物馆的力量,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力量,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沉淀的力量。我只是生在好的时代,完成了这个工作。”
建川博物馆
说这话时,樊建川中气十足,声音洪亮。他掰起手指细数道,“安仁这边有500亩,重庆建川博物馆有500亩,西昌正在建的电影博物馆群落有1000多亩,从面积来看,应该是全球第一嘛;从题材来看,建川博物馆群落有56个主题场馆,应该在全球也是前列;藏品数量,我们对外说的是800万件,但实际上清理完,可能有1500万件都不止,这个数量在全球可能也是数一数二的……我们现在有国家珍贵文物4790件,我们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从质量上来看,指标也是很靠前的。”
樊建川计划干到75岁就退休,“虽然有些不甘心,但毕竟人的生命和创造力就那么大。”樊建川说,自己早在2007年就写了法律文书,妻子签了字,律师也公证了,这个博物馆,这几百亩地,所有文物,包括产权、大炮、飞机、炮弹,包括几百件国家一级文物,到时候全部捐献给国家。
疫情下做新馆建设,相信博物馆的未来
今年1月,建川电影博物馆群落已经在西昌启动,重庆建川博物馆新馆也在建设中,得荣县的红军纪念馆在筹备,安仁的建川博物馆也即将举办抗美援朝主题的新展……所有的方案、策展、文案甚至建筑图纸,都需要樊建川本人把关,“忙得很,我现在是一刻不停。”去年6月,建川博物馆的新馆——红灯笼造型的综合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这也是目前建川博物馆展厅面积最大的一个馆。在疫情期间依然坚持建设新馆,不少人感叹樊建川魄力强。
樊建川
“20年前没人掏钱看博物馆。以前出门旅游,看山、看水、逛游乐园,但现在逛美术馆、博物馆,已经成为了旅游项目。再过20年,我相信80%以上的中国人,会把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作为广受认可的旅游目的地。博物馆变得和森林、大海、游乐场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疫情之前,建川博物馆已经连续4年保持每年20%的盈利增长。我一直坚持低票价,提供平价的文化旅游消费。靠什么?靠人流量的增加,靠中国人对博物馆的热情。”说到这里,樊建川声音提高了许多,他对红星新闻记者谈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如今参观博物馆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多了,他们认为参观博物馆是深层次的带有文化体验的旅游,“博物馆游作为旅游中的文化内容,越来越凸显它的价值。所以我们是生逢其时,我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
全年无休,工作就是爱好
采访樊建川,注定逃不过他的生活方式。答案一串接一串,“我的生活简单得很,爱吃面,爱吃回锅肉,全年无休嘛,还要找钱养那么多人……”
从十多年前开始,樊建川每天六七点就起床,趁着早饭的时间刷微博,每天晚上12点离开办公室,睡下可能已是凌晨1点,平均每天只有五六个小时睡眠。“一年没得休息时间,大假肯定是在博物馆里忙活。大假一天来几万人,容易出事,投诉、安全问题……一堆堆的事情。每年大年三十我都没有看过春晚,都是和保安一起站岗。”樊建川说,自己是常年保持“高速运转”,活路不做完要不得,耍起恼火,要干着活路一直转起。
建川博物馆
累不累苦不苦?樊建川看了记者一眼,笑笑,“我们这一代人当过知青,一天挣8分钱,吃不饱,一年只能吃一顿回锅肉。经历过艰苦的岁月,我们很珍惜现在这么一个时代。”樊建川说,一个工作累不累,就看你是否热爱这份工作,如果这是你热爱的工作,那你觉得工作就是在休闲,工作是快乐的,“我每天整理藏品,发微博、策划、设计,我都是很快乐的,我是始终抱着把建川博物馆建成世界一流博物馆的目标,有这么一个信念来支撑。”
生存之道:低票价、藏品量大质好
除了管好文物,运营好博物馆,樊建川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去找钱养馆,“我这个馆长严格意义上讲不能叫馆长,应该叫‘馆奴’。不是有房奴、车奴吗?我就是‘馆奴’——为收藏历史做奴隶,为广大热爱历史的观众做奴隶。”樊建川说,运营一个博物馆不容易,除了买藏品的巨大投入,还有几百名员工的工资和社保,其次是水电费、维修费、维护费等,每年都上千万,“我们其实一直是在困难中坚持。”樊建川放慢了语速,他说自己前期想办法主要是卖资产,卖房产,卖加油站、卖铺面、卖酒店……现在可以卖的东西逐渐少了,但是建川博物馆的品牌出来了,“我们现在也是一个很有名的文化旅游品牌、文旅品牌,吸引大家来参观。”
建川博物馆的生存之道是什么?说到这个问题,樊建川也不隐瞒:门票、文创、帮助别人设计博物馆。“我想提醒博物馆的投资者,做博物馆是永远不可能盈利的。但是,可以想办法让它维持下去。”樊建川说,比如建川博物馆投资了几十个亿,如果想通过开博物馆把几十个亿赚回来,那简直是天方夜谭。那么就必须思考,投入后,是否能让博物馆健康、持续地运营下去。
建川博物馆
“我们为什么能生存下去?我们一直是低票价,从开馆至今就是60元,每年门票收入占了大概1/3的收入;我们对外的文化输出,包括做策划做设计、建博物馆,提供这种服务的收入,大概又占总收入的1/3;另外,就是我们的文创、餐饮、住宿……传统吃住行游大概再占1/3。这些综合收入就可以维持博物馆的持续运行。”
在采访中,樊建川还提到一个建馆的必要条件,博物馆的藏品量一定要大。“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博物馆一定做超过一天参观的量。我们安仁的建川博物馆,全部看完需要3天时间。为什么这样要求?别人花一两个小时开车来你这儿参观,一个小时就看完了,又花一两个小时回去,会觉得不值!现在大家的时间都很珍贵,所以一定要把博物馆的量做够,当然也要够质量,量要够质也好,同时你的文物也要很精彩,故事讲得很精彩,这才符合新一代年轻人对博物馆的期望。”
不过,樊建川也认为,建川博物馆的这种模式其实很难复制,“我这样的馆长,比较难复制。我是自己做策划,自己设计,还要日常管理,还要去找钱,几百号员工每个月工资就需要几百万,确实是压力很大。”
重庆建馆,构筑成渝两地文化走廊
2017年8月,一张樊建川光着脚坐在火车站地板上的照片被网友刷上了微博热搜。当时,樊建川正在重庆建设建川博物馆的第一个分馆。一年后,位于重庆九龙坡区鹅公岩公园内的重庆建川博物馆正式开馆。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可以说,在博物馆的双城建设中,建川博物馆走在了前列。
建川博物馆
“我一直认为成渝是一个经济体。”樊建川说,成渝地区本来就是一家人,虽然是两个行政区域的划分,但文化是分不开的,川菜、川剧、风俗、生活方式,这些完全是交叉在一起的,变不了。樊建川说,自己曾在重庆教了8年书,在那里有很多老同学、老战友,对重庆有情怀,也熟悉重庆的这种文化,熟悉他们的消费观念。
樊建川认为,成渝之间要建设文化走廊、文旅走廊,建川博物馆可能率先走在了前面,对成渝经济一体化,对成渝两市的互动和民众的情感,还有整个区域的民众素质提升,都有莫大的意义。“还有一点,我们博物馆在重庆的成功,其实也是一种范例,表明成都的企业到重庆,或者重庆企业到成都,都能如鱼得水,大家共同构建一个大的城市群,共同构建美好的物质、精神、文化,特别是博物馆的生活。”
红星新闻记者|邱峻峰 曾琦
摄影|王欢
编辑|段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