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堰坪村坐落在湖南省武陵山脉深处的张家界市,已有600多年历史,目前村中居住着600多位村民,共有34个姓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全姓,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600多年前,在明朝初年的大移民中,石堰坪人的先祖从江西一路西行进入湖南,一部分迁徙到武陵山区的大山中建屋垦荒,因为所处地方有大量石壁,所以取名石堰坪。
最初的石堰坪对于这些远到的拓荒者并不是太欢迎,野兽出没、瘴气弥漫,最严重的是缺少可以提供食物的耕地。于是,在这场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勤于劳作的一部分人终于生存了下来。扎根下来的人们深切地体会到土地所赋予他们的安定与富足,也在丰收和歉收间深深地领悟到只有付出劳动才会有土地的回馈。
于是,勤勤恳恳地劳作成为石堰坪人与土地打交道的方式,也成为石堰坪先祖们留给后世最丰厚的财富。老人在这个农忙季节几乎没有闲下来,除了自己家里的水稻要割,他还帮着邻里乡亲收割,农忙季节互帮互助是村里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从早上7点开始,他已经弯着腰干了3个多小时。
天道酬勤。多一份劳动,多一分收获。对于家庭来说,你不干哪里有呢?就要多多地劳动,家庭富才能国家富。这位老人的家在半山腰上。今年粮食丰收,院子里和屋檐下都挂满了前几天收下的玉米。这两天天好,全如阶老人也要赶紧把玉米脱粒晾晒起来。
这位高龄老人从没有想过停止劳动,在他的意识里,勤于劳动是他在这片土地上立足的根本。早在他的童年时代,父母就教给他勤俭生富贵,懒惰出贫穷的道理。他们说就是要做才有吃,早起三日当一工,你天天要早点起来才行。你不管是插田、种地、喂些牲口,这么着才有饭吃。
这位老人是扎根在土地上的最典型的中国农民,他生下来就与土地打交道,几乎是学会走路时就学会了打猪草。老人回忆说,我9岁时,我父亲就过世了。过后,我们四弟兄,自己的亲事都是通过自己劳动赚钱办的,这些房子都是我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起来的。
老人的父亲早逝,他13岁就靠种田养活自己。二十几岁成家,又靠十几亩土地养活一家8口,还建起了自己的房子,这一切都得益于他对勤于劳作的深刻认识。如今已经高龄的老人虽然有成年的儿子在身边,生活早已不成问题,但他仍然闲不下来。每天早上,他都要为家里人做好早饭,然后下地种田、背柴、忙个不停。除此之外,他还养了20多只羊。每天要放羊、掏粪,即使回到家里休息,他也要忙着打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