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乡松鹤赏梅季已过去了,但梅花盛开时的赏梅记忆犹新,挥之不去——每年,洱源县茈碧湖镇松鹤村的万亩梅花都会迎着节气的到来,次第绽放,开在山坡上,开在古宅旁,开在深沟里,开在彝家山寨的大街小巷,漫山遍野,望不到尽头。
十多年前,我来过彝乡松鹤,记得那时和几位朋友一同前往,那时游人还不多,梅花悄然绽放。不过,没几年后,到松鹤寻春赏梅的人逐年增多。再后来,当地把梅果作为支柱产业发展,梅果加工厂、种植基地、农家乐也相继建成,游人更加多起来。
松鹤村上的梅树树龄长、花色品种多,有苦梅、盐梅、双线平底梅、杏梅、红梅、绿梅、双套梅、朱砂梅等等,走进村落,仿佛置身一个梅花的世界,粉红、淡黄、白色等,煞是好看。从踏雪寻梅的冬至后到次年的二月中下旬,皆有梅可赏。
这里的梅树让人目不暇接,引人入胜的是那一棵棵古梅树,枝条多呈虬曲苍劲嶙峋状,枝干刚劲幽奇,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
起初,性急的一两枝先开了,只有零星的几朵。它们开在山里人的山坳里,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偶尔遇见几朵,显得有些孤独。斗转星移间,一朵,两朵,一棵树,一座山,一条沟,仿佛一夜之间,梅花开遍了彝乡的山山川川、沟沟坎坎。像彩笔,染了山峁,涂了沟畔,描了山腰。红的,粉的,纯白的,粉白的,粉红的,这些色彩填补了冬季山野的留白。
到松鹤赏梅的人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漫山遍野的游人徜徉在梅林中,欢声笑语随着暗香浮动。满山梅花盛开后,特别是身着彝族、白族等各色服饰的少女来到这里,与五彩斑斓的梅花争艳。她们时而围坐在梅花树下畅谈,时而寻寻觅觅,用镜头留下美好瞬间。
被梅海包裹着的松鹤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村寨,下辖大松甸、溪登、石照壁3个自然村。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山环水绕的区域位置,素有“梅果之乡”“松茸之乡”“唢呐之乡”等美誉,可以说梅树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交通便捷,民风淳朴,彝族民居特色鲜明。形态各异的古梅树、梅花园艺、彝族服饰等,都是镜头里的“常客”;传统的“吹吹腔戏”、白族调、龙灯、狮、白鹤、寿星、洞经音乐、婚、丧、嫁、娶习俗等都有了很好的传播,都具有极为丰富的民族特色;有松峰寺、松茸山、七仙女树、冰佛涧、仙女稻田、一步望三海、高山牧场、万亩梅林、千亩梨园……每年更是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人涌入松鹤,架起长枪短炮进行摄影创作。
漫步在梅林深处的村落,欣赏着新时代新农村里的新风貌,心里充满着新的希望和新的憧憬。蜿蜒流淌的梅林间小溪,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洱源县种梅、产梅、制梅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已人工栽梅,明清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人工梅园。洱源代代相传制成的炖梅、苏裹梅、雕梅、乌梅、梅醋等梅制品,历经岁月打磨和时光的沉淀,作为引以为傲的地方名小吃,成为延伸梅香梅韵而留存下的白州大地上独特的唇齿乡愁。
2000多年的种梅历史,让这片滇藏茶马古道之地,享有“中国梅子之乡”“中国古梅之乡”的美誉。
2022年2月12日,首届中国洱源梅花文化节在茈碧湖镇松鹤村万亩梅园举行。梅园古风音乐会、梅园笔会、梅园露营派对、直播带货等活动,让现场的嘉宾和通过网络直播收看活动的各地朋友,充分感受了在梅园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美。
近年来,洱源县梅果产业经过大力培植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洱源的梅子也成功申报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代又一代勤劳的洱源梅果人怀揣着建设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愿景,在万亩的梅花大地上默默耕耘、辛勤劳作,用智慧和汗水建成了“梅子品种繁多、宜梅区域广阔、加工历史悠久、管理经验丰富”的梅果事业,洱宝、金普拉等一批梅果品牌驰名中外,“雕梅”“青梅煮酒”等特色梅产品凭借着良好的声誉和口味畅销全国各地。
(作者:施新弟 单位系洱源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