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守护西湖边柳树,亦是守护城市符号和审美共识

旅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2022-05-12 18:25

原标题:来论|守护西湖边柳树,亦是守护城市符号和审美共识

据媒体报道,最近西湖边景观正在提升改造,但是西湖边靠近少年宫这一带原本的高柳却都不见了,替换成了月季等。这让很多杭州市民着急了,纷纷在网上呼吁留住这几株柳,“杭州西湖柳树被换成月季”的话题还上了热搜。针对此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换种月季花只是暂时的,7棵沿湖柳树是因生长状态不好被移走,随后还将选择合适的柳树进行补种,“希望大家给柳树一定的生长时间。”

西湖与柳树,相随相依、相映成趣。两者一体,构成了千百年来的景观经典。其既是美学意象、诗词叙事,更串接着文化的赓续、城市的记忆。“滨湖垂柳万株,间以桃杏梅李。”在很多人的固有认知中,唯有柳树与西湖相称。正所谓传统不容冒犯,此番“西湖边柳树换月季”一事激起轩然大波,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综合各方信息来看,事态没有想象中那般严重。或许是虚惊一场,然而其中的“人心所向”,终究是满满的真情实感。

植被维护、植株更迭,原本是例行动作,此番西湖不过是移走7棵柳树,竟闹出如此大动静,着实有些意外。之于此,与其说是网友神经敏感、小题大做,不若说是一些地方“惨痛教训”在前,由不得人不产生某些负面联想。比如说,广州前些年就曾大规模砍伐榕树,强推树种替代,招致民怨沸腾,最终在上级主管部门严令叫停、严肃问责之后,方才收手。眼看着“柳树被换成了月季”,不少人心有余悸,担忧西湖会否重蹈广州覆辙,这是很可以理解的。

一般而言,市政建设理应是体现确定性、确保延续性的,只不过从现实反馈的情况看,并非如此。特别是近些年来,一些城市的景观绿化,沉迷于“大开大合”,动辄搞推倒重来、另起炉灶那一套。更有甚者,沉迷于“网红文化”,动辄引入网红花木,打造网红街道。美则美矣,却往往是自断根脉、自毁气质,浮光掠影、自甘流俗。这种功利、短视、浮躁的治理文化,让公众“印象深刻”。由此,“西湖换柳”自然很容易被放大化解读,乃至激起普遍性担忧。

“柳浪闻莺”,源远流长,来之不易,毁之可惜。景观符号和文化图腾彼此强化,立基于此的,则是根深蒂固的审美共识。移走7课柳树貌似是小事,可是一旦其动摇了市民一以贯之的“家园信仰”,那么小事也就变成了大事。在这种逻辑框架下,所谓“守护西湖柳”,很容易被衍生出一种抽象的、宏大的意义感,也即守护城市本来之底色、守护生活应有之意义……值得肯定的是,杭州方面及时出面释疑澄清,可若是事前就能主动说明、充分共同,是不是更好呢?

作者:然玉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