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位于我国南海,属海南三沙市管辖,岛上除了海鸟生活在这里,还有很多的海洋鱼类,让人奇怪的是岛上居然还生活着野牛,这实在是有点让人匪夷所思,西沙群岛和陆地之间是海洋,野牛是怎么上去的?这确实是一种很少见的情况。上岛以后,大大小小的野牛要么在树荫下乘凉要么在林间撒欢,有的并不怕人看到游客过来依旧慢悠悠地做它自己的事情,野性比较大的看到人就会撒丫子跑掉。于野牛的来历各有说辞,最后真相大白,看完你就知道了。南海孤岛上,有着一群来历不明的牛,后来专家在牛粪中找到答案。
来这里旅游的人都很奇怪,这个孤独的小岛上怎么会有陆地才有的野牛出现,再说东岛还是个火山岛,早期的环境也不利于野牛的生长,这些野牛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呢?有人说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放养的,其实这是没有任何历史根据的,也有人说这些野牛早在汉代时就已经存在了。
我比较认同的看法有两种,一个是上世纪中期海南渔民进驻西沙群岛,发现这里的鸟粪数量巨大,是纯天然的养料,于是就从海南岛运来黄牛帮忙运输;另一种说法是上世纪50年代军队来西沙群岛驻军,岛上的肉制品主要来自于海鲜,一些北方的士兵吃不惯这个口味,就运来黄牛试着饲养。
至于具体哪一种说法是合理的,也没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更有一些完全让人无法理解不合逻辑的理由就不多加赘述了,全当故事听一下算了。尽管后两种说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细细想来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前一种说法渔民把鸟粪运光以后离开岛屿时为什么没有带走黄牛,一来可以卖钱二来他们走了这些黄牛怎么生存?其实如果渔民和岛上的驻军一个在离开一个在进驻的时间上无缝衔接的话,觉得这种可能性更大一点。
但是据科学家考证,以上那些我们自以为是的理由都不存在,野牛之所以能生活在东岛上,是因为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一些人不知道是因为躲避战乱还是别的原因,携带了生产工具和种子以及家养的牛从海上漂泊至此,野牛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留下来的。支撑这个观点的论据在于中科大的孙立广教授研究发现,岛上水塘里淤泥有三段式沉积的特点,最上面的距离顶部25厘米是黑色的牛粪,其他两个阶段的淤泥则没有牛粪的存在。
也就是说沉积层顶部25厘米处的黑色牛粪沉积就是野牛最早的登岛时间。孙教授带领团队把这些物质进行了碳14检测,发现这些牛粪已经存在了310—390年了,根据这一数据初步估算出野牛登岛大约是在公元1619年—1709年之间。研究人员还在东岛发现了人工堆积的鸟粪痕迹,在粪堆最下面发现了木炭和灰烬,可见这是燃烧鸟粪时留下的。而木炭的检测结果和牛粪检测结果完全一致,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野牛正是木炭的使用者带上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