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哆啦A梦”,将店铺开成时间百宝箱
2014年1月20日,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图/ 视觉中国)
在北京,“鬼市”大柳树市场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除了古玩,任何存在交易价值的物品都可以在这里自由流通。
10年前,一次逛“鬼市”的经历,意外开启了岳丹的北京民俗老物件、老玩具的收藏之路。
据岳丹回忆,10年前的“鬼市”还不是一个旅游景点,买家和卖家也不像现在这般鱼龙混杂。
那时,“鬼市”每周三凌晨3点多开市,甚少人光顾,来淘货的人大都是来进货的生意人。
明清时期的瓷器、民国时期的老柜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家电,还有五六十年代的老自行车、铁皮玩具,八九十年代的老贴画、铁皮饼干桶,老版变形金刚玩具⋯⋯“鬼市”的一切都让岳丹流连忘返,这些老物件更是勾起了他童年的回忆。
慢慢地,他对收藏古玩失去了兴趣,转而开始收集这些他再熟悉不过的北京老物件。
胡同门牌、车牌、景点门票、车票、老照片、老玩具⋯⋯10年间,岳丹收集了上万件杂七杂八的老物件,还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名叫“北京迷城怀旧杂货铺”的网店。
10年过去了,北京这座城市早已变了模样,无数往事也已消逝在了历史变迁之中。
但透过岳丹收藏的这些物件,我们还能依稀窥见一丝当年那些人、那些事的踪迹和风采。
用万件货物,陈列出40年人间烟火气
岳丹是北京人,在胡同生活了20多年。
自行车、房前的老门墩、老门牌和从清朝留下来的老木门都是他儿时再熟悉不过的东西。
2000年,岳丹家拆迁,一家人从胡同搬进楼房,因为没有意识,他们把老物件全扔了。
“鬼市”之行启发了岳丹。他开始疯狂地去买幼时甚至父亲那代人熟悉的老物件来收藏,比如铁皮小手枪、纸炮枪。
岳丹清楚地记得,1987年,电视动画片《变形金刚》风靡全国。
他当时也很喜欢《变形金刚》系列玩具,但因为家里没有余钱,在他的央求下,父母只得去王府井儿童商店花13.5元买了一个美国孩之宝的正版摩托车变形金刚送给他。
这是岳丹儿时的最爱,也是他小时候拥有的唯一一个变形金刚玩具。
“和我一样,很多人买这些老玩具就是想寻找一些缺失的童年记忆,弥补当年的遗憾。”
岳丹说,许多80后会收集《变形金刚》《忍者神龟》《特种部队》等系列的玩具,而90后则会买《神奇宝贝》《美少女战士》等系列的玩具。
因为是北京人,岳丹也会特意寻找一些见证北京历史变迁的老物件,比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直到八九十年代的汽车票、月票、胡同门牌、自行车牌,等等。
一次,岳丹偶然看到一张面值500元的公共汽车车票,他花了100元买了下来。
回家后,他把车票拿给父亲看,才知道父亲当年竟然也坐过这趟公交车。据岳丹父亲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采用的是旧币制,当时的100元钱相当于现在的1分钱,这趟公交汽车从天桥坐到崇文门是300元,再坐到天安门是500元。
在岳丹的收藏中,20世纪90年代的地铁月票也是稀罕物。
于1969年10月1日开始试运营的北京地铁1号线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城市地铁线路,但直到90年代,能乘坐地铁的人都是少数,使用地铁月票的人更是罕见。
“当时地铁月票光转让费就要1000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北京工人2个月的工资。
能用得起地铁月票的人在当时算得上是有钱人了。”岳丹说。
岳丹是一位80后,小时候最爱去的两个地方就是北京动物园和北京游乐园。
他专门攒了一大本关于北京动物园的东西,包括历年的门票、纪念币、邮票等。他也遇到过不少和他有相同收藏偏好的顾客。
比如有一对夫妇,一位是幼儿园园长,一位是幼儿园老师,专门收藏北京各个公园、景区、博物馆、展览馆的门票。只要他一上架,他们就会购买。
闲暇之余,岳丹喜欢在北京到处跑,去探访那些自己收藏过老门票的所在地。
虽然许多地方已经关闭了,但他还是会去看看。
他还特别喜欢逛胡同,拿着自己收藏的门牌到所在地拍照。
岳丹发现,每个时期门牌的质地都不相同。
有一次,他到永定门外沙子口附近收门牌,卖家给了他两个自家平房胡同的门牌,一个是20世纪70年代北京的铝制门牌,另一个是80年代后期统一更换的红搪瓷质地门牌,代表的都是同一个地点。
岳丹还收藏了一个民国时期南锣鼓巷的稀有门牌,是他用9个门牌跟人交换的。
“直接买要花8000元,我实在买不起。”
岳丹说,“从90年代开始,北京老房子逐步拆迁,很多老东西都没留下来,留存的门牌更是稀少,所以它们大都价值不菲。”
买的不是货,是情怀和记忆
在岳丹看来,顾客来店铺里买的,更多是怀旧情怀和时代记忆。
“这东西我小时候见过”是他听买家说得最多的话。
曾有一位苏州的顾客,在岳丹店里买了很多20世纪80年代苏州旅游景区的门票,他对岳丹说,收到这些门票的时候,有种时光穿梭的感觉,小时候,这些门票就被压在他父亲办公室的桌子的玻璃下面,他已经快40年没见过这些东西了。
2019年,江浙一带的一些中小学校给学生留暑假作业,要求找一件家长小时候的老物件。
学生们在淘宝店找到岳丹,想要买七八十年代的红领巾、三好学生奖状、少先队徽章。
那个暑假,他卖了上千个少先队员徽章,5元一个。
来自北京的一位20多岁的女孩子,喜欢收藏八九十年代的洋娃娃、彩条不倒翁、小皮球和塑料小水壶,每次他收货时看到这些东西,都会主动帮她留下。
其实,来岳丹店铺下单最多的是影视剧组。
电视剧版《鬼吹灯》剧组就曾来岳丹店里淘过20世纪80年代的影集相册。
剧务助理本来以为这种东西很贵,后来发现岳丹的淘宝店铺才卖50元一本。
他说自己拿不准导演想要哪种,便一次性下单了5本。
纪录片《焦裕禄》剧组也来岳丹的淘宝店买过东西。
剧组想要淘一本20世纪70年代的老相册,拍一个老人缓缓打开相册的场景。
编导让岳丹推荐一个商品做道具,最后,他买走了一个缎子面的老相册。
此外,也有很多博物馆在布展时找到岳丹。
横店的一个糖果博物馆在筹备期就在他这里买了很多80年代的铁皮糖盒、90年代的糖纸、老糖果的商标、宣传画。
青岛也有一个啤酒博物馆在他店里买了很多酒标、酒瓶、瓶盖。
北京王府井建设和平果局时,也在岳丹这里买了很多老北京户口本、粮食本、票据、票证、老北京公园门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时,京西民俗博物馆办了场还原展,主办方在岳丹的淘宝店里买了几千元的屋内摆件,有暖水瓶、老奖状之类。现在每半年,他们就要来他的店里扫一次货。
来岳丹店里的消费者,以北上广深人群居多。
虽然很多东西可能整个线上线下市场只有岳丹有,但他仍不会把价格定得很贵。
“说实话,现在的收藏市场是很浮躁的,有些七八十年代小零食里面的勺子,能炒到三四百块钱,一个清代的青花瓷盘还卖不过一个80年代的扔在地上都没人捡的小勺子,我觉得这种收藏观是有问题的。”岳丹说。
组图: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喜欢购买一些车票、门票、粮票、邮票等,生于八九十年代的人更倾向于购买小玩具,比如老积木等。(图/ 由被访者提供)
“捡漏”之外的意外之喜
岳丹的进货渠道主要包括潘家园旧货市场、北京郊外的老仓库、上海郊区的拆迁地,甚至一些废品回收站。
他每月去两次废品回收站,每次都会收二三十公斤的货品。
今年2月,和岳丹合作多年的一位丰台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的工作人员用微信给岳丹发了张图,图片上是一个民国时期的大皮箱,里面有个袋子,袋子里装着一些老照片、照片底片和徽章。
这些徽章是民国时期天津市一个中学的校徽,以及学校体育比赛的奖章。
最终岳丹用500元买走了这箱东西。
在收藏的过程中,岳丹也会出于好奇探究一下藏品背后的故事。
一次,他在一本旧书中翻到一个军官证。
他从照片中人穿的军装判断,对方恐怕军衔不小,于是就去查了一下。
原来这本军官证的主人是前中国女篮国家队队长宋晓波的父亲。
有时,岳丹也会到北京众多闲置的郊区仓库寻找“藏品”。
这些仓库有些属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倒闭的单位,里面零星存有当年这些单位生产的货物。
岳丹就曾发现一家文具公司的仓库,里面存放有不少80年代学生用的尺子、文具盒、书包、转笔刀和橡皮泥等。
还有一个仓库隶属于大众汽车公司,里面有五六箱第一批甲壳虫汽车进入中国时准备赠送给车主的Q版车模。
有时,岳丹也会跑去上海收货。
上海有不少诸如凤凰自行车这样的国货老品牌,也有很多老工厂和厂房。
一听说有仓库拆迁,当地一些“铲地皮”的人就会骑着一辆板车,或者开着一辆小面包车去收货,收到货之后再转卖给岳丹。
卖旧货久了,岳丹总结出了一套不同年龄段客户群的喜好规律——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喜欢购买一些车票、门票、粮票、邮票等,生于八九十年代的人更倾向于购买小玩具,比如老积木、神奇宝贝、忍者神龟等。
据他观察,收藏玩具的群体大都处于三四十岁的年纪,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对小时候没玩够的玩具有执念,所以一买起来就上瘾。
最近三五年,肯德基、麦当劳的赠品玩具突然火了起来,购买者主要以95后为主,一个当年的开心乐园餐赠品就要卖到上百元。
但岳丹觉得,现在旧货市场存在着不小的泡沫。
“等痴迷它们的这代人老了,这些东西就只是个普通玩具。
唯有那些不可再生的、有历史价值的收藏品,其价值才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消逝。”
岳丹收集的肯德基、麦当劳赠品玩具在近三五年突然火了起来。(图/ 由被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