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建筑林立的哈尔滨,老道外仿佛是“东方小巴黎”的另一面,如英雄垂暮,沧桑斑驳。上世纪初,大批洋人聚集在了哈尔滨的道里、南岗区域;也有一大批民族工商业精英来到道外地区,带动了此地的繁荣,也留下了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被称为“中华巴洛克”。今天我们要说的胡家大院,便带着百年风霜,矗立在老道外一隅。
胡家大院,是老道外最早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建于1901年的正阳十八道街(今靖宇街39号)为外廊式大院住宅。主人胡润泽为奉天法库人,最早经营山货和皮货生意起家,来哈尔滨时生意已经做大。后来胡润泽在哈尔滨经营房地产和风月场所,商业版图更上一个台阶,在整个道外区拥有多处房产。当年作为财阀的胡润泽“胡二爷”因在当地乐善好施,颇有名望。
老道外各种大院很多,比如山东大院、天津大院、常家大院;胡家大院却是哈尔滨仅存的一座中西合璧前后套院式的建筑。这里的主体结构保存完整,类似北京的四合院。站在院子中央环视四周,犹如“坐井观天”。据说,大院二楼的正房就是胡润泽大太太的住所,旁边的房间里住着他的七位姨太太。这种四周围合的空间序列,在审美上契合了合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心理需求,其内部居住空间的布局与分隔,又具有严格的封建家庭伦理准则。
但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胡家大院为两层小楼,二楼为连通的回廊;独有的两进院落让胡家大院比一般大院有更丰富的空间层次。构造方法也因为哈尔滨的地理和气候特征而极具地方色彩。
建筑细节中,中西合璧元素随处可见。比如门廊、檐下牛腿与山尖上都做了细腻的砖雕,外立面既有折衷主义的特点,又有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内部精致的裙板雕刻,院里地面有讲究的花岗岩铺设,进口的铁艺栏杆。虽然设施陈旧,部分庭院装饰早已不再,但依稀能看出往日的奢华。
该幢建筑在胡氏败落后改为多户居民合住的杂院,经过 1931 年的水灾、建国后多次运动的破坏和20世纪80年代的改造后,形成了今天的面貌。进入新世纪后,胡家大院更成了廉租房,老百姓在楼间建筑了一些棚厦,角落里堆满了杂物与垃圾,满目破败与苍凉。大院渐渐成了危房,还有不少安全隐患。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透过这些老建筑腐朽残破的外表,想象到它们昔日的俊美和辉煌。近几年来,为了改善大家的住房条件,整个老道外启动了旧改;包括胡家大院在内,许多住户纷纷搬离。我们也期待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之下,这些凝聚着城市记忆的老建筑,浓缩了那个时代的哈尔滨人的生活印记,能得到妥善修复,延续辉煌。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