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小长假,在被誉为“仡佬之源·丹砂古县”的务川自治县,游客络绎不绝,龙潭古寨景点、九天母石景点、仡佬民族文化博物馆等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点”。
“之前,我只是在手机上看到务川的美景,携家人实地游玩后,发现不仅美景迷人,这里悠久的仡佬族文化也让人大开眼界,真是不虚此行。”来自重庆市北碚区的李先生这样感叹。
该县文旅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务川接待游客71.08万人次,旅游收入5.72亿元。其中,“五一”小长假接待游客15.4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00万元。“这个小长假,务川文化旅游产业取得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县文旅局局长田小龙说。
作为一个区位、交通优势均不算突出的县,地处黔北一隅的务川,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的魅力来自哪里呢?务川自治县委书记程晓秋一语道破:擦亮“三张名片”让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这“三张名片”分别为独具特色的仡佬族文化、内涵丰富的丹砂文化、优势凸显的研学游。
近年来,务川自治县在规划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着力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三张名片”的资源禀赋,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发展之路。
“务川始终秉持‘五个坚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务川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肖扬说。
“五个坚持”即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运营机制更加健全;坚持强基础补短板与提升服务效能同步推进,文化旅游服务供给体系更加完善;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旅品牌更加丰富;坚持内宣与外宣共同发力,“仡佬之源·乐活务川”品牌影响更加深远;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服务经济社会更加有效。
为了顺利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文旅产业发展指挥部领导小组。同时,重组县旅投公司、仡佬之源景区管委会、仡佬之源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为文旅融合发展夯实基础,引进社会资本注入发展动力。
这些年来,在“五个坚持”的引领下,务川文旅融合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一场五馆一中心”(民族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旅游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16个乡镇(街道)实现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实施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覆盖工程92个;全县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建成。此外,该县还着力对旅游项目提质升级,先后投资9亿多元,打造了仡佬之源、浪水石门、高峰石城、天仙石壁、桃符、田村故事、仡佬族民族文化博物馆等景区景点,同时实施旅居农家项目10余个。
截至目前,该县有旅行社(服务网点)5家,旅游餐饮店(含农家乐)180多家,精品民宿(酒店)551家,其中高标准酒店8家、房间7360间、床位11711张,新建旅游厕所71座。培育“伙幺师”“仡乡婆”等20余家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企业,开发仡佬竹编、根雕等200余种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乡村旅游甲级村寨3个、星级农家乐5个、乡村旅游示范带12个,建成国家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1个。
同时,该县文艺工作者辛勤创作,文艺精品不断涌现,使“仡佬之源·乐活务川”品牌知名度越来越大。大型仡佬族音乐剧《血丹砂》代表遵义市参加第六届贵州省民族民间文艺汇演,在省内各地巡回演出;改版升级的大型歌舞剧《神砂仡佬》代表遵义市在全国各地演出;反映脱贫攻坚的纪实电影《出山记》、首部仡佬族生产生活为题材的电影《碧血丹砂》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心心结》《打挂子》《远山仡佬》等节目亮相央视。
近5年来,务川累计接待游客1689.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8.98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超过17%、13%,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15%以上。(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