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
东大街是古城内最好的林荫路之一
明明在城南,东大街为什么称“东”呢?因为这条街原称“盘门东大街”,南起残存的盘门城墙东翼尽头,北至三多巷口与司前街相连,是位于东边的盘门大街的意思,相对应地,附近还有一条“盘门西大街”。东大街南端原本止于庙湾街东口,20世纪70年代末向南延伸,过内城河止于城脚,不足2米的原宽也被拓至7米到10米。
东大街即东边的盘门大街,与西边的盘门大街相对
根据志书上记载,南段原系菜地、乱冢,颇荒凉,少行人,为“盘门景区”范围。始建于三国时期的瑞光寺(普济禅院)、开元寺故址都在西侧。今天,两寺遗存——建于北宋的瑞光寺塔与建于明代的开元寺无梁殿历劫犹在,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初的瑞光塔
如今的瑞光塔
东大街泮环巷口以北段,原称驸马府堂前,因元末吴王张士诚之女隆安公主偕夫婿潘元绍的驸马府堂(即显圣明王庙)而得名。1966年废原名,并入东大街。
但这个驸马府堂的主人潘元绍名声不好,苏州人是以驸马府堂的名义,祭奠隆安公主。
“冷水盘门”的“冷”,出自这里历史上的“荒”。宋代金兵南侵,元末朱元璋攻打张士诚,清朝清兵入侵,都免不了一而再、再而三地烧毁破坏盘门口一带。直到清末后期消停下来,有人在废墟上搭棚居住,人口逐渐增多,慢慢形成了街巷。20世纪50年代后,南段陆续建成南园新村、瑞光新村等居民住宅。北段于1970年、1977年两次拓宽改造街面。
曾经的“冷水盘门”
1991年,新市路东口隔人民路与竹辉路相直,形成古城区南部第一条贯穿全城的东西向干道。与新市桥路相交的东大街也一下子被打开了局面,街上人来人往自此川流不息。
如今的东大街
如今的东大街仍旧挺好逛的,街上绿树成荫,交通四通八达,在北段可轻松寻觅各种民间好味,南段则可前往领略古城边儿城墙、古塔、古桥与古运河的威严与秀美。
来源:“姑苏古城”微信公众号
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