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患者会自述自己胃肠不好
常有胃痛、胃胀、便秘、腹泻等症状
经过一番胃肠镜等的检查后
结果竟然一切正常
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答案就是:你可能患有功能性胃肠病!
一、什么是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种功能性的胃肠道疾病,是生理因素、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消化类的系统疾病。
主要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或复发性的胃肠道症候群, 但在临床上缺乏可解释的病理解剖学或生物化学异常说明。特别是很多患者经常会出现食欲不振、腹痛、恶心、腹胀及便秘等症状。
二、为什么会有功能性胃肠病?
研究表明,目前功能性胃肠病主要与脑-肠轴调节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由于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因子介导,并且 受心理因素、精神因素及社会因素调整的胃肠道和脑之间的一个双相整合系统。
外源性信息或内感性信息主要是通过高级中枢传出的神经冲动, 不仅可以影响胃肠感觉及运动,还可以影响人体的分泌和相关炎症病状;相反, 内脏效应也可以反过来影响中枢痛觉和情绪。
基于此,应激、神经过敏症等心理因素可引起人体心理紧张抑制,导致胃肠部位受损,从而产生胃肠不适如上腹疼痛、饱胀感等。
而大脑中掌管情绪的脑区异常兴奋会通过影响内脏疼痛感知和反应敏感度,使胃肠不适的感觉被放大,即出现所谓内脏高敏感现象,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负面情绪是否有影响?
心理应激可以引起患者胃肠动力异常。其中压抑性情绪,如焦虑、抑郁和恐惧等情感常导致胃肠道动力低下, 这类患者的胃肠道的反应表现为食欲不振、打嗝、饱胀等。
较为亢奋的情绪如愤怒、厌恶则可导致胃肠高动力反应。这类情绪活动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加,但不协调。容易造成胃食管返流、胃炎,甚至消化性溃疡。
精神因素、心理因素不仅影响胃肠的生理问题,诸如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还可影响患者对就医行为、治疗方案的选择。
心理状况是否健康良好与缓解胃肠道症状有着密切联系。加强人们对精神因素、心理因素作用的认识, 有助于改善功能性胃肠病。一定要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天!
明光肛肠外科医院院长刘连兵温馨提示:功能性胃肠病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等相互作用所致,可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恶心等。治疗为缓解症状、防止复发、改善生活质量。积极治疗可缓解,一般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