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脉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古往今来的交通要塞,自古就有太行八径之名。然而在太行山深处就藏有众多古村落,很少有人特地前往,其中在太行山腹地内有一个存在了700多年的村寨,被人称为太行山中的"小布达拉宫",这是一个名为渐凹村的村落。
渐凹村位于河北省沙河市刘石岗乡,兴建于明朝,目前村落有三百多户人家,大多是当时从山西迁徙至此,取村名为侯家庄。后来因为村庄地势高,水源缺乏,于是将村庄迁移到水源附近,后来附近村落的村民相继并入,因为村子坐落在渐水处,渐水是指从山上淋下来的水,于是改村名为渐凹村,一直延续到今天。
渐凹村位于山腰向阳的山坡之中,村庄的形状与一只正展翅高飞的大雁如出一辙。如果从盘山公路上看过去形似布达拉宫。民居建筑大多为清代建筑,也有民国时期重建的,所有建筑以白色为主,从低向高,依附地势层层叠起,高数丈,犹如镶嵌在悬崖峭壁之间,这里也是电影《蒲公英男孩》 取景地。
民居建筑的墙体大多是采用青石经过人工的打磨,制作成长条形石块堆砌而成。村子里最大的院落是清代秀才朱世英的旧宅,为一进七院设计,在门口用紫色英岩石块堆叠,排列精致有序。根据村民的说法,当年建造房子的工程量巨大,石头都是村民一块一块扛回来的,在当时并不发达的年代,盖座石楼需要耗费数年的时间。
村内正中央有座清代戏楼,坐北朝南,高10多米,因为年久失修,目前正在重建当中。村内的古建筑除了戏楼外,其他建筑保留较为完整,还有多处庙宇殿堂,如奶奶庙、杨仙庙等等。全村的饮用水是一口三眼水井,根据史料记载水井修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又名七步三眼井。因为水井每口之间大概有三四米左右的距离,正好是一个成年人走上七步的距离,故取此名。
渐凹村还有不少文化传承和古老的技艺,其中像扭秧歌、洪拳、梅花拳、落子腔等民间文化从清代开始,就一直被传承保留了下来。村内也传承着一门古老的记忆,制作木梳,这种木梳使用村落周边的枣树木头为原材料制作的,从选料到打磨成型就包含了18道工序。
村落周围也有非常美丽的红土地,与蓝天、白云、高山、梯田、白房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美景。如果遇到雨天,再加上深山内云雾弥漫,整个渐凹村如同布达拉宫一样神秘莫测。前往渐凹村的山路曲折,人迹罕见,所以也是目前太行山西部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行走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白墙红瓦彰显了太行山民居独特之美,也与自然界拼接了一幅绝美画卷,置身其中更能感受到渐凹村蕴含的浓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