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倘若教师的教学水平达不到教育强国的标准,那学生就很难与教育强国的学生相媲美。
北京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该校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可见该校的中文系教学水平可圈可点。不过就有一位中文系教授被网友公然质疑了。
北大中文系教授写116个字,被指出12处语病,质疑者的职业亮了!
修改病句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常见的练习题,小学老师也会经常在学生的作文中修改病句。学生们随着学龄增长,病句出现的频率也会开始降低,大学毕业后就很少再出现了。
但是身为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张教授,却因为在社交平台写了116个字的点评,而被指出有12处语病。还因为被太多网友关注而登上了热搜榜,下面来详细了解下。
这天张教授关于上海疫情发了个简单的点评,内容十分积极正能量,不过读起来却有些绕口。评论区有不少网友直言老教授的小作文中有语病。还有一位质疑者对12处语病进行了批注。
这位质疑者带着修改的痕迹和一段文案发到了自己的社交平台,不得不说经过这位质疑者的批改,读起来确实通顺了很多。但文案中有一句话写得有些刺眼:劳动付出还不够多。
质疑者的职业亮了,他竟是一名律师,怪不得这么严谨了。只不过有网友调侃到:如果律师朋友被别人公然这么说,是不是可以给对方一纸诉状了。另一边张教授在被公认质疑后显然有点下不来台。
张教授本人连发两条消息进行回应,回应内容再惹争议,在第一段回应中张教授表示自己就是随手写的,确实修饰得很完美。在第二段回应中张教授表示:劳神费力辛苦得很,可惜没什么大毛病。
虽然张教授没有直接和对方撕破脸,但是字里行间却能听出对对方做法十分不满。张教授回应后网友的评论两极分化。
一部分网友支持张教授觉得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碎片体”,休闲娱乐的方式而已,又不是公文文书,没必要因为口语化小题大做,上升到张讲授对专业的努力上。
还有一部分网友觉得到了北大中文系教授的级别,就算是随便写写也应该是滴水不漏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的东西写不明白,又如何才能去指点学生的作业?
个人观点: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其实质疑者在批改时可能也没有多想,幽默感到了就随意点评下,或许是担心北大博士生不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担心真的就有一些人不是个合格的劳动者,进行下监督而已。
而张教授直接被指名道姓戴上了“劳动付出还不够”的帽子,自然是被“言过其实”伤害了。作为已经60岁的人,读书30年、教书30年,傲骨清高让他难以接受被人公然质疑专业能力。倘若是在私底下还会更好接受一些。
这就是很明显的律师的严谨碰撞了中文系教授的不羁的事例,真没必要因为未知全貌的事情而闹得两败俱伤。希望日后大家在点评时可以本着良言一句三冬暖的信条,少说伤人的话。
欲戴王冠先承其重,能在北京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的,一般是什么样的人?
能够成为博士生导师的少有副教授和讲师,他们要有丰富的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验、所培养的研究生质量较好、有本科生和硕士生课程的教学经验。
在学历方面,1972年以后大学毕业的学生想要当博士生导师,一般要具有博士学位。在品德素质方面,众多院校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坚决不允许斯文败类出现在博导阵容中。
正常来说当学生信赖一所学校时,就应该信赖这所学校所聘请的导师。不过不同导师之间的综合实力还是有差距的。良禽择木而栖,研究生在选择导师前,只了解导师的学术成就还不够。
建议准研究生了解导师目前着重的课题与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是否匹配,此外再从师兄师姐那里打听下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模式、导师对学生的关照度够不够、人品好不好。
笔者寄语:
欲戴王冠先承其重,我们相信北大张教授之所以能一步一步走到博士生导师的位置一定是通过了北大层层考核的,但我们也尊重律师这个职业一贯严谨的作风,咱们普通人就取长补短吧。
以上就是这期的全部内容,你如何看待北大中文系教授116个字中有12处语病这件事?
(为大家分享最新最热的教育资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