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警惕“一针致聋”
因为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儿童陷于无声的世界,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难以计数。小浠诺(化名)因发烧后用药不当,渐渐失去了听力……她只是我国每年因用药不当致聋的孩子之一。还记得2005年春晚的《千手观音》吗?节目中21名聋哑演员,其中有18位都是因年幼时滥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
为什么抗生素会导致耳聋?
是医生不懂得控制药物用量?还是另有隐情?
怎样才能有效避免这类意外?
何为“一针致聋”?
“一针致聋”实际上指的是使用耳毒性药物后导致听力下降的情况,本质上属于药物性耳聋的一种。为什么同样是使用抗生素,有的孩子打了一针,耳朵就聋了呢?这其中有一定的自身因素。在药物性耳聋中,有一小部分是由于高剂量药物使用造成,其余大多数是由于携带药物性耳聋基因造成。
哪些药物会致聋?
目前已发现了近百种耳毒性药物,其中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成的耳聋为多,这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疗效快、价格低而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还有些家长给孩子盲目用药,记住儿童用药更应谨慎!
1. 抗生素类
(1)氨基糖苷类:主要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
(2)大环内酯类:主要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3)四环素类:主要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4)糖肽类抗生素:包括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
2. 髓袢类利尿剂
包括呋噻米、布美他尼、依他尼酸。
3. 解热抗炎镇痛药
包括阿司匹林、水杨酸钠、赖氨匹林等。
4. 抗疟药物
如奎宁、氯喹和乙酰嘧啶等。其中奎宁和氯喹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耳聋,妊娠早期危害更著,孕妇禁用。
“一针致聋”为何与基因有关?
在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耳聋病人中,部分属于过量用药致聋,另外一部分患者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有超敏性,即使用正常剂量或微量药物就可以造成听力损失。、
这一情况的发生与线粒体DNA(mtDNA)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基因的确是“一针致聋”的幕后元凶之一。
线粒体基因12S rRNA俗称“一针致聋基因”,约有20-30%的药物性耳聋与其相关。它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包括A1555G、C1494T。
据统计全国至少有1000多万人是因为遗传原因而引发的耳聋,其中线粒体基因A1555G突变占3.4%,C1494T突变占0.6% 。
当线粒体基因突变后,氨基糖苷类药物会抑制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同时抑制耳蜗和前庭细胞氧化磷酸化,造成线粒体和细胞受损,导致耳蜗和前庭细胞功能障碍和细胞死亡,最终造成患者听力下降。
“一针致聋基因”是如何遗传给后代的?
线粒体基因的遗传属于母系遗传。
也就是说,如果妈妈携带“一针致聋基因”,她的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携带这种基因,并且她女儿的孩子也会存在“一针致聋”的风险。
不过,如果她生的是男孩,这个男孩不会把这种基因遗传给他的下一代。
平均每个药物性易感患者家族内有10人同样为药物性聋易感人群。
如何预防药物性耳聋?
1、不要给儿童随便使用抗生素。
2、 母系亲属中有对某种药物致聋者,其后代均绝对禁用耳毒性药物。
3、 准妈妈在怀孕时应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4、要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儿童期听力检查。
5、提倡给每个新生儿做耳聋基因筛查。不仅可以及早发现遗传性聋儿,还能发现潜在的药物性耳聋患儿,为携带者及其家人提供明确的用药指导,避免后天错误用药导致的耳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