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昆山花桥徐公桥:今古相映,展现历史的厚重

旅游 摄影纪实 2022-05-23 10:30

原标题:苏州昆山花桥徐公桥:今古相映,展现历史的厚重

徐公桥坐落在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东南,沪宁高速公路南侧,绿地大道北侧,徐公桥区域中部。此桥为花岗石、青石混砌成索腰并联式拱桥,系单拱石桥。南北两侧都有青石石桥柱,刻有桥联,虽经几百年风雨侵蚀,字迹仍清晰可见。桥正中刻有桥名“徐公桥”三个大字。

徐公桥桥长19.6米,桥宽2.9米,跨径很大,各类船只都能畅通无阻。桥身高高耸立在徐公浦上,两旁配有石栏,以防行人溺水,上下十几级的石级上,用水泥填出两条人力车便道,以便车辆过桥。便道上印有菱形几何图案,每一个图案内,用六瓣花纹围着中心的花蕊自然开放,形态逼真,既防滑,又为大桥增添几分亲切感和美感,为古代石桥建筑史新创造,称得上匠心独具。几百年来,徐公桥东通上海市安亭镇,西连昆山市花桥镇,而徐公浦则南入吴淞江,北接娄江,这里水陆交通都十分方便。

徐公桥桥联南北两对,共二十八字,看似简短,却含义情深。南联是“直接吴淞通碧海,遥连娄水映文峰。”南联中“吴淞”指吴淞江,徐公浦南流,进入吴淞江,而吴淞江经长江流入东海,故有上联“直接吴淞通碧海”,用“直接”与“通”十分自然。下联中“娄水”指娄江,娄江古河道,西起苏州府娄门,东流经昆山、苏州太仓市入长江。这里的“娄水”指流经昆山城的一段。“文峰”意指昆山的“文笔峰”。因此下联“遥连娄水映文峰”中,用“遥连”和“映”则显得十分贴切。南联点明徐公桥地理位置的优越,交通便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北联为“横排白洼凌宵汉,雄居青龙镇海潮。”北联中“横排”指徐公浦和白莲浦,一东一西,南北同向,两相并排,流入吴淞江。“白洼”既指地理位置上的白莲浦,更指历史上的徐姓望族。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徐恕身居高位,山东市政候权势显赫,深得皇上宠爱,死后皇上恩赐墓地,安葬在白莲浦旁,神道两旁有石人、石马、石兽、石牌坊,肃穆庄严,威武雄壮。故有上联“横排白洼凌宵汉”,显示其高贵和显赫。下联中“青龙”指上海市青浦区白鹤乡青龙村的一座青龙古塔,又名青龙寺塔、青龙雁塔。

此处原为青龙古镇,是唐宋时期对外贸易港口,海舶辐辏,商贾云集,市廛繁盛,有小杭州之称。唐天宝二年间(743年)建报德寺,唐长庆元年(821年)改命为隆福寺,并建塔,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重建。清康熙南巡,赐名吉云禅寺,故又名“吉云禅寺塔”。塔为砖木结构,七层八角。现塔仅存砖身,为宋时原物。南宋后期,青龙港埋塞,镇亦衰弱,留此一塔。1982年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气势雄伟,独居一方。

古代,上海市青浦区的白鹤和安亭与昆山花桥都为海边滩涂,故有海潮一说。古塔镇海潮,这是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希望借此保一方太平。北联借古人古物,凸现其威武和霸气,映衬徐公桥在历史长河中是一块风水宝地,人才辈出,地杰人灵。此桥2004年7月,昆山市人民政府确认,2012年10月正式立碑徐公桥为昆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1月28日,日寇在上海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十九路军首举抗日大旗,在通电中表明:“光鼐等分属军人,唯知正当防御,捍国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和民族生存而战”的号令,担负起反击日寇之重任。他们以装备简陋的七万之师,抗击优势装备的八万之敌,迫使日寇三易主师,沉重打击了敌寇的嚣张气焰,在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但是,张治中的指挥部经常遭受日寇袭扰。8月23日,司令部从上海大场镇迁出,此后的近三个月时间,日寇派大批特务汉奸到处寻找,均未发现司令部。

为了保证两个司令部的绝对安全,蔡璜含泪拆除徐公浦上两座新建的石桥,只留一座徐公桥供人出入。在陆上交通要道及吴淞江等水道,布下岗哨,日夜24小时放哨站岗,检查来往行人,形迹可疑者,关押盘问。尤其是徐公桥,以“修桥”为由,禁止通行,凡有人不听劝告,强行闯越者,立即关押。据徐公桥地区知情老人回忆,当时曾关押过上百人,以此来防范奸细混入,刺探军情。蔡璜利用乡董之权,在徐公桥地区开展清除汉奸运动,发动村民一家一户排查,肃清汉奸,并教育花桥民众,严守安全纪律。敌机常常突然侵入徐公桥地区,骚扰百姓,刺探军事情报,甚至用机枪扫射无辜的老百姓。为了保卫司令部不被敌机发现,蔡璜组织改进区保安团(八十多人)严加安全教育,训练应急安全措施,并教育广大民众,人人参防,人人为司令部安全作贡献。

自从司令部移驻徐公桥地区,官兵分驻在各自然村,当时,每家每户都住着国军,同吃同住军民一家亲,合力做好司令部安全工作。有一次,两架敌机窜入徐公桥地区,改进会发出警报。正在田间农作的民众,按照安全要求,就地伏倒,不再走动,因为人在田间走动,很容易被敌机发现。不幸的是敌机枪乱射时,一位老伯被击中手臂,鲜血直流,儿子用手捂住伤口,老伯牢记安全守则,伏在原地一动不动,不喊一声,待敌机飞去后,儿子速送卫生室消毒包扎。

农友情愿自己痛苦,也要保卫司令部安全。一天傍晚,家家户户正点火烧夜饭时,敌机从东突然袭来,听到改进会警报声后,瞬间整个徐公桥地区灯火全熄,一片漆黑,连正在烧夜饭的大妈,都立即熄灭灶膛里的火。因为晚上的灯光和灶头烟囱里冒出的火光,是敌机夜里袭击的最好目标。村民们情愿吃烧得半生不熟的夹生饭,为的是保卫司令部的绝对安全。由于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保密工作严格,司令部迁来后的81天中,绝对保证第三战区司令张治中、顾祝同、白崇禧、朱绍良、薛岳等将领先后在此安全指挥淞沪战争。

来源:江苏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