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谷城堰河民俗园 看乡村民宿如何“引客留人”

旅游 湖北日报 2022-05-22 16:13

原标题:襄阳:谷城堰河民俗园 看乡村民宿如何“引客留人”

在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的背景下,很多乡村都在探路,引导村民依托乡村美景,发展乡村民宿。

位于老区谷城县五山镇的堰河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襄阳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先行者。堰河民俗园内有三十多家民宿,这些乡村民宿如何“引客留人”,从两位民宿老板身上或许能找到答案。

“60后”农旅人李论吉: 100只腊蹄子不够用了

5月12日晚上8点半,堰河民俗园,59岁的李论吉和老伴赵国云正在吃晚饭。这天,堰河民俗园接待了二十多人的旅游团队,对方点名要尝五山“八大碗”。李论吉在村里的农家乐掌勺,从下午到晚上,把厨房里的事儿忙完后,才回家。

堰河民俗园的吉祥居就是李论吉的家,木质结构的两层楼,简约大方。一楼是厨房、餐厅,还有李论吉和老伴的卧室,二楼有四间客房,对外经营。这天,他家被分到了三位游客。陪游客聊了一会儿天,送他们回客房休息后,李论吉坐在一楼餐厅靠椅上,一边喝茶,一边对笔者回忆往事。

李论吉幼年丧母,初中毕业后,便跟着本家一位大爷学习烹饪。开始他只能切菜打下手,后来当上了主厨。本村、周边凡有红白喜事,村民都会请他去烹饪五山“八大碗”。那时,老百姓兜里钱少,两斤肉要做一席菜,肉必须切得薄薄的,铺在表面,下面全是垫菜。八仙桌八个人,盘子里的粉蒸肉却只有七块,八个人争七块肉。

转机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堰河村党支部书记闵洪艳带领村民靠特色种植摘掉了“穷帽子”。2016年,村里打造堰河民俗园,30多张设计图纸,李论吉看中了其中一套两层民宿,盖民宿花了80万元。2018年,堰河民俗园正式对外开放,南来北往的游客络绎不绝,节假日堰河民俗园更是一房难求。2019年,李论吉家光是靠民宿、农家乐,就净赚四五万元。

良性竞争在持续发酵。堰河民俗园住宿、餐饮,统一价格、统一标准,时令蔬菜10元一盘,荤菜48元一盘,住宿158元一间,童叟无欺。为了维护乡村美景,减少白色垃圾,民宿提供的餐具由一次性餐具变成了消毒餐具,一次性洗护套装变成了更加环保的大瓶装。

“五一”假期,光是靠民宿,李论吉就挣了七八千元,这让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往年我们都是腌一百只腊蹄子来招待游客,照这个行情发展下去,一百只腊蹄子肯定不够用了。”夜色正浓,蛙声阵阵,李论吉和老伴聊着明年的打算,满是皱纹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80后”农旅人赵玲玲:销售旅游商品一年能挣15万元

38岁的赵玲玲是堰河味道乡村民宿的老板。尽管家里只有两间客房,喜欢休闲时尚的她,依然把书吧、茶室搬进自家民宅,邀游客一起品茶,感受手工茶独特的清香,或做糕点、开直播,让更多的网友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赵玲玲是一名“新堰河人”,2004年嫁到堰河,此后她便和丈夫李长健长期在外打工,逢年过节才回来一趟。那时的堰河,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二宝”的到来,让赵玲玲重新审视和规划自己的生活——两个孩子要带,婆婆身体越来越差,这些都在提醒她重新作出选择。

2019年,她和丈夫回到堰河,红火的乡村旅游让赵玲玲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村里的面点师培训班开班,赵玲玲报名参加,并学会了制作茶香酥的手艺,后来,她又跟村里的师傅学做手工茶。“听村里的老人说,以前我们这儿都是手工炒茶,改成机器炒茶后,虽然效率大大提高,但无法复制手工茶那回味悠长的口感。”夫妻两一起注册了堰河味道商标,并开发了手工茶、茶香酥、茶油、桑葚干、土蜂蜜等七八种旅游商品。

赵玲玲还经常邀请游客一同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在民宿二楼平台支一口炒锅,将茶叶倒入三百摄氏度左右的锅中上下翻炒,噼啪的响声、茶叶的清香扑面而来。制作茶香酥时,她也会邀请游客一起参与。一番辛苦劳动换来味觉上的馈赠,茶叶的清香、牛奶的甘甜在舌尖蔓延。对城里的游客来说,这种茶乡体验新鲜有趣。

最近,赵玲玲在抖音上开直播,向更多的网友展示堰河的美好,“光是线下销售旅游商品,一年就能挣10万元到15万元。通过直播,打开线上销售渠道,我们的‘堰河味道’一定能卖得更远!”

(湖北日报通讯员 彭艺唯 时文燕 马明刚)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