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离西湖比较远的美丽乡村游玩,无意间发现这座“咫尺蓬莱”亭,径直走过去后,才发现里面竟然“别有洞天”,除了一条数十米长的走廊与之相连,外面更有河塘相伴,另一头的河堤上植着井然有序绿意葱茏的大树,自然风景优美,既带点江南水乡的风韵,又不失乡郊农村的粗犷,让人感觉十分惊艳。
河塘中七曲八折的石板桥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建造者显然颇具匠心,桥上朝外边的一侧设计成连绵的石凳,兼具“护栏”的功能。另一边却没有任何阻挡,大概是水深相对较浅的缘故吧。整体风格倒有点像西湖边的长桥,看上去容易落水,其实却让游人自觉提高了警惕,反而很少发生意外。各种水生植物在这里长势喜人,桥下的大片睡莲已经结出许多花苞,相信等再“晒”上十天半个月,就都会盛开了。
看罢相关的介绍,原来这里就是“贝家桥港”。它在杭州西湖区三墩镇可谓历史悠久,据传春秋战国(经公元前221年)孔子的学生荀子到过三墩,曾在三墩植兰讲学,三墩自此兰花丛丛,馥郁芬芳。三墩先民为了纪念他以及他的兰花,把三墩称为“兰里”,荀子在此留下许多弟子和再传弟子,而其学风和文风,也正是三墩兰花的品格。而这也正是“兰里景区”的由来吧。
不过让我意外的倒是河边的雕塑,刚开始还想当然的以为是孔子或者荀子,但是怎么看又不太像。后来终于在通过边上已经略有伤残的“广告牌”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展现的是“柴车返乡”的故事。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柴车是谁,我通过网络查询才认识了这位“三墩本地人”,相关注释:“柴车(?-1441年),字叔舆,钱塘人。永乐年间考中举人,步入仕途。为人正直清廉,不好奢华。官至兵部尚书,正统六年(1441年)病逝”,也是了不起的人物。
(图文作者:阿陆,谢绝转载哦,欢迎关注收藏和点赞)
“兰里景区”主要由华联村和绕城村组成,随着杭州美丽河湖建设挖掘,贝家桥港等当地水陆风景在融入“荀子植兰”的主题文化后,俨然已经把三墩的治水文化、历史变迁、民俗风情等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或许这里没有太多“著名”的人文古迹,但只要用心发掘,还是会找到许多值得探讨一番的典故或者风俗。
随着疫情的没完没了,大家都可以考虑到杭州郊外的农村走走看看,除了人造的“绿道”和各种景观,自然风光也断然不会让人失望。尤其是带孩子到这些小河小溪边捞捞小鱼小虾,连带着大人也会忍不住亲自上手,都觉得非常开心(我就是这样的啊),而这样的行为在一些大景区里显然是不被允许的。
杭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我们寻找“野趣”的时候,往往也能邂逅到一些有趣的历史,或许也是这座城市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之一吧,外地的朋友是不是有点羡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