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奉命抵达上海时,当天上海的新增病例824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0389;到离开上海回到广州时,上海的疫情业已得到根本性的控制,新增病例84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784例。
加上这次在上海的44个日夜,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管向东教授作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已经第13次前往疫情发生地区支援当地抗击新冠疫情。
2年多来,他的足迹踏遍了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华南、华东13个地市,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到最新变异株奥密克戎手中救治重型、危重型病患。“和其他毒株比较起来,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的转阴时间缩短,一般10天左右即开始转阴,较之既往毒株14天以上的转阴时长缩短了5天左右。此外,我们需要科学的认识奥密克戎毒株,那就是其带来的症状,确实以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居多,重症率远小于其他毒株带来的疫情。”
21日上午,管向东教授在接受南都记者连线采访时透露,在此次抗击奥密克戎毒株带来的上海疫情时,临床发现对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营养支持、中医药干预以及俯卧位治疗非常关键。“尤其是中医药一人一策、因人施治的介入,我们观察到了患者获得明显获益。甚至一些进展到重型的患者都能有机会逆转过来。”
管向东教授在上海抗疫一线。
以虹桥迎宾馆为中心
专业指导辐射到了40多家定点医院
管向东教授接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救治专家组的上海集结令是在4月6日。彼时的上海,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带来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病例开始呈现激增态势,也陆续在一些老年、基础病患者群体中出现重型、危重型患者。
4月7日火速抵达上海时,管向东很快就住进了国家级专家组所在的虹桥迎宾馆,并以此为中心向彼时的20多家上海市定点收治医院辐射。“定点收治医院中,有瑞金北院这样的全国知名医院,也有一些新增加的中等规模医院。”
管向东和陆续赶来的“重症八仙”中的其他多名专家(事后统计,此次上海疫情云集了八仙中的五仙),以及来自四川、东北、江苏的重症医学专家和全国汇聚而来的重症医学医护精英们分头开展工作,重点指导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巡查、会诊、抢救工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管向东。
“到了4月下旬,随着确诊和无症状感染人数持续增多,重症救治临床上的工作也开始随之紧张起来。最初的20家定点收治医院根据需要增加到了40多个。”管向东透露,但来自全国的支援也给重型、危重型救治工作带来了强大的支援,并取得了事实上非常显著的效果。
高龄合并基础病,再加上没有接种疫苗
确实更容易转化为危重型
从2020年以来,以管向东为代表的重症医学专家们已经和各个型别的新冠病毒毒株进行了正面交锋。并且在党和国家的统一调度、指挥下取得了历次战疫的胜利。“自湖北疫情以后的40余次散发疫情中,我们无不坚守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全力救治每一个病患。”
因此,湖北疫情以后的40多次散发疫情中,临床救治工作都取得了或有成效的成绩——新冠相关病亡率极低。
此次在上海,面对来势汹汹,确诊及无症状感染者基数庞大的基础上。重症临床救治工作中也依旧秉持着生命至上的原则开展工作。
“和既往历次疫情不同的是,此次上海疫情中的重型、危重型患者中老年人口,尤其是80岁以上超高龄长者的数量特别多。加上这一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低,往往又合并又其他多种基础疾病。这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据悉,高龄及没有接种疫苗,也被列入到了国家第九版新冠肺炎临床治疗指南中的高危因素。“结合临床实践证实,这些人群确实更容易转成危重型。特别是80岁以上高龄、超高龄老人。”
新型抗病毒药物有在上海使用
效果正在后期整理
管向东等重症专家抵达救治一线后,很快就总结归纳了病例共有的一些特点,而且这些特点直接影响最后的治疗效果。“比如老年患者的基础病往往会伴随有循环差、进食少、胃纳差的特点,进而导致患者的营养没能跟上。在没有足够营养支持的情况下,容造成循环衰竭等并发症。”
“就是普通人三天不吃饭都受不了,何况是患病的高龄老人。”加强重型、危重型老人的营养支持成了专家组给出的重要建议之一。“历次抗击新冠疫情,我们都很强调对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并一再提升他们的每日营养餐餐标。即便是在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重型、危重型患者的营养餐标都被提升到了120元每天。”
千方百计给重症、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成了临床救治的一大特色。“有条件的主动喂食,对于那些失能、失智的高龄重症病患,临床医护们用上了胃管,将营养物通过鼻饲补充给患者,补充营养和水分,是重型、危重型救治的前提。”
管向东透露,在狡猾的新冠病毒面前,以往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一般,已经被第九版指南所摈除。而最新循快速审批通道进入国内的进口抗病毒药物,也在上海得到了使用,目前正在统计使用效果,结果有待观察。
其他诸如国际、国内开发的单克隆抗体、恢复期血浆疗法,在上海也得到了应用,但单克隆抗体往往针对的是此前流行的德尔塔等毒株,在重症救治中的恢复期血浆效果有待评估。
管向东教授在上海参加联席会诊和经验总结。
中医药和俯卧位治疗,临床医护们是能观察到患者明显获益的。“有一些病情持续加重的患者,已经很明显正在向重型转变了,但在中医专家一人一方、辩证施治的干预下,其病情得到了很好的逆转。”
再就是重症医学上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在上海的临床实践中继续发挥作用。“比如俯卧位通气,再比如ECMO、呼吸机等高级生命支持系统的及时介入。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通气和危重症状,让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管向东告诉南都记者,我们的临床一线医护们,对于所有有抢救价值的重型、危重型病患,都是全力以赴进行积极救治。也正是因为这样,上海疫情的病亡数量得到了根本性的遏制。不少超高龄老人甚至百岁以上老人通过积极救治,成功康复好转。
“同一时期,在大洋洲某个拥有2500万人口(人口基数和上海相近)的国家,同样的奥密克戎流行毒株,每周导致的死亡病例数多达数百人。”
重症资源仍待加强
扩充ICU床位数有待破题
两年多来,13次深入疫情发生地与新冠病毒掰手腕,作为重症医学专家的管向东对重症医学学科有了更多的思索:局部聚集性疫情中,是国家层面来进行重症医疗资源的调集、使用,但依然会有重症资源配置上的短板存在。一些医院甚至管道供氧都保证不了,还需要柔弱的护士姑娘去一罐罐地推氧气瓶。再就是重症床位不够。
“重症专业的学科发展以及专业基本建设的不断完善,仍是当前顶层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管向东表示,当前我国医疗机构中的ICU床位平均占医院总床位比大约为2%,同期欧美国家达到了10%~15%。当面对突发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我们的重症救治资源仍显捉襟见肘。“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的国家级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的ICU床位比要求达到10%。”
诚然,让每一家综合医院都将10%的病床用作重症监护病床,并不现实。但有没有可能按照平战结合的考虑来设置一些隐形的ICU病床呢?平时是普通病床,有需要时能够紧急启用为重症监护病床。这是管向东在思索的新课题。
管向东和他的抗疫足迹
管向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被誉为武汉抗击新冠疫情“重症八仙”之一。现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管向东先后13次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央指导组的医疗救治组专家出征支援武汉、喀什、绥芬河、沈阳、绥化、哈尔滨、瑞丽、广州、张家界、郑州、上海等地的疫情防控尤其是重症、危重症救治工作。在其担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临床救治国家级专家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一共在疫情发生地一线抗疫337天。
2020年2月2日-4月7日湖北武汉 战疫66天
2020年4月11日-5月15日黑龙江绥芬河 战疫35天
2020年8月1日-9月1日 新疆喀什(夏季) 战疫32天
2020年10月26日-11月18日 新疆喀什(冬季)战疫24天
2020年12月19日-2021年1月13日辽宁沈阳 战疫26天
2021年1月14日-2021年1月20日 黑龙江绥化市 战疫7天
2021年1月20日-2021年2月4日 黑龙江哈尔滨市 战疫17天
2021年4月2日- 4月21日 云南省瑞丽市 战疫20天
2021年5月22日- 6月21日。 广东省广州市 战疫30天
2021年8月5日-8月16日 湖南省张家界 战疫12天
2021年8月16- 8月26日 河南省郑州市 战疫11天
2022年1月13日-1月25日 河南省郑州市 战疫13天
2022年4月7日-5月20日 上海 战疫44天
绥芬河(黑龙江),2020年4月16日 从武汉到绥芬河,他们再赴“疫”线 支援绥芬河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右)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在当地一家酒店前合影。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