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王峰报道北京高校到京外办学的脚步正在加快。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纷纷官宣到雄安新区办学,它们先后发布了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资格预审公告。
按照公告,这3所大学将获得充足的办学空间,校均超过2400亩。对比之下的现状是,这3所大学主校区最小的仅696亩。
近年来,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北京高校正加速离开市中心,要么在北京市远郊区建设新校区,要么在京外建设新校区。
今年,首都医科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在远郊区的新校区建设被提上重要日程。此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也已在学校官网宣布推进雄安校区建设。
为了吸纳高校离开中心城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推进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向大学城转化,并努力实现“区区有高校”。
这些大学进军雄安
哪些高校将在雄安新区办学,是雄安新区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关注的话题。
如今,首批名单揭晓。
5月19日,北京交通大学召开雄安校区总体规划设计启动会。这次会议披露,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将规划建设高校校园。会议还披露,3所在京部属高校率先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新校区。
公开信息显示,这3所高校分别为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这几所大学与雄安新区早就有所互动。
据报道,2020年8月25日,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数字交通创新中心在雄安新区正式揭牌,是第一个落地雄安新区的北京重点高校创新平台。
北京林业大学官网则介绍,2021年成功获批雄安校区,成为首批入驻雄安的高校。
《北京林业大学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成雄安校区基本建设主体工程。北京交通大学官网则介绍,预计将于2026年前后完成一期建设并投入使用。
今年4月1日,是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消息发布5周年的日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集中(扩大)学习研讨会,对新校区建设工作进行了交流研讨。
这几所大学的共同特点是本部校园面积有限。北京交通大学官网信息写道,“办学空间不足,是多年来困扰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北京的2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只有7所目前为单一校区办学,其中就包括已官宣建设雄安校区的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此外,北京交通大学本部东西两个校区的总面积还不足1000亩,北京科技大学虽然设有管庄校区,但占地不到百亩。
剩下5所单一校区办学的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是谁?有没有希望进军雄安?
这份名单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
其中,清华大学校园面积高达6000多亩,而其余高校的鲜明特点是,以文科、艺术、经管等学科见长,这与官宣的4所大学以理工、农林科技学科见长形成鲜明对比,后面4所大学尤其匹配雄安新区的科技定位。
这些高校到远郊区办学
没有官宣到雄安新区办学的北京高校,有怎样的外迁打算?
中央民族大学的校本部面积不到600亩,但截至2021年底,全校在读学生人数已超1.9万人。
2021年,建设4年、占地面积为本部2倍多的丰台校区启用,5000名学生入学,大大缓解了中央民族大学的办学空间压力。
不过,这片校区位于北京市西六环,最近的地铁站距离学校超过10公里。今年寒假开始后,学校甚至派出接驳班车,送放寒假的学生去地铁站。
中央民族大学官网信息显示,新校区从项目立项、开工建设到正式启用历经18年。丰台校区如今进入常态化建设阶段,目前第三组团正在建设之中。
高校新校区建设和中心城区校区腾退,是北京市深入推进疏解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新校区面积更大,设施更先进,也有利于这些高校更好发展。
2021年,北京市重点加快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市属高校的新校区建设。
公开信息显示,这些高校的新校区都已启用。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新校区建成使用。加快首都医科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建设,推动中心城区校址整体腾退。加快建设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和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
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选址在延庆区,4月12日已发布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中标公告。
公开报道称,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选址定于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北拓区,土地面积共计约1100亩。
这些高校的新校区没有离开北京,只是离开了中心城区,选择进入远郊区。上述“十四五”规划提出,研究推进相关高校到郊区落地,努力推进实现“区区有高校”的目标。
在远郊区,良乡、沙河一南一北两个高教园区是两大教育组团。
其中,良乡高教园入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5所高校,沙河高教园入驻了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外交学院等5所高校。
上述“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向大学城转化,建设结构合理、要素齐全、职住平衡、充满活力的科教融合新城。
这意味着,高校外迁的步伐仍可能继续。
多校区功能如何划分
“历史上,北京高校也曾大规模外迁,但最后大多数又回到了北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高校外迁至少有两次大规模行动。196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13所高校外迁至陕西、云南、四川、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另有2所河北在京高校迁回河北。
此后,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业机械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铁道学院等院校又迁回北京,只有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北京机械学院、北京水利水电学院等留在当地,其他院校基本上是两地办学。
1999年高校扩招,与此相伴的是教育设施的短缺和大学城的兴建。据不完全统计,位于河北廊坊的东方大学城有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知名院校在内的近60所大学入驻。但是,现在这些院校大都已先后撤离,如今该大学城只剩下个别几所院校。
目前,已经在远郊区或打算建设雄安校区的北京高校,几乎都没有放弃校本部,而是维持多校区办学。
其中,公开信息显示,只有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少数高校,宣布新校区为主校区。
北京工商大学曾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加强良乡主校区办公管理,其中要求学校领导、中层干部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明确在良乡主校区的办公地点和办公时间。
老校区和新校区之间的功能如何划分,是多校区办学首当其冲的难题。
中央民族大学官网信息显示,从2018年9月起便启动了对北京两个校区的功能划分和运行管理等事务的调研工作。今年1月,中央民族大学多名校领导在丰台校区举行现场办公会,研究的议题还包括两校区资源统筹、功能划分等事宜。
该校官网信息还显示,丰台校区主要发展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以及新建科研平台。北京化工大学则将若干学院整体搬迁到昌平新校区,这其中包括经管学院、数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
多校区办学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功能划分,会带来诸多现实问题。比如,教师住在中心城区,前往新城区上课动辄通勤数个小时,有的教师不得不在一天集中上课数小时。
因此,新校区建设往往需要配套建设相关设施,以解决师生的后顾之忧。比如,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虽然位置偏远,但已配套建设公租房,学校周边也已引入人大附中丰台学校,为教师安心教学减轻家庭负担。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