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宁5月23日消息(记者潘可鑫 通讯员张艳)在文化圣地济宁,庙宇府邸、乡村田野、山川河流、湖泊湿地,处处都能感受中华民族悠长深沉的灵魂呼吸。在历久弥新的文化记忆里,奏响着文旅融合的音符,在旅游全域并进时空里闪回,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回荡,在文旅融合发展中迸发活力。
谋篇布局,拉开文旅“大格局”
济宁各景点探索以“两创”为切口,深化文旅融合、丰富旅游内涵的新路径。从坚持繁荣“日游夜演”旅游市场,济宁各地先后推动《金声玉振》《微山湖》《礼门义路》等一批旅游演艺节目登上舞台;到推出运河泛舟、梁山习武、微湖听涛等极具地方特色和代入感的旅游项目;再到以重要节庆、时令等为节点,设计推出的文化灯会、赛诗会等,充满创意巧思的活动,正为济宁旅游注入着源源不竭的文化动力。
济宁是著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在这片文化沃土上,诞生了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这方圣地沃土留下了众多风景名胜,这些文化禀赋为文旅产业的突破发展铸就了不竭动力。济宁市深入挖掘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按照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要求进行归纳梳理、排列组合、推陈出新,积极推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近年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针指引下,济宁坚持“大格局引领,大项目带动”,深入挖掘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文旅产业发展大格局。建成了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等文旅项目,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培育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近60家,引进了无锡灵山集团等国内领军文旅企业,5个文旅项目纳入省重大项目库,16个文旅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13个文旅项目被确定为全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全域赋能,遍地涌起“文创潮”
位于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的龙湾湖文创街,曾经残破的石头小院,在经过改造后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青年创业者所认领,摇身变为鲁班记忆工作室、陶朱工坊、艺舍等特色文创小店,制作出了以古建筑榫卯结构为架构的“卯”家具、以桑蚕文化为基础的蚕茧系列手作、以儒风孝道为依托的主题陶艺。
山沟沟里集聚起的文化创意,不仅点燃了乡村振兴的连绵“薪火”,更架起了城市与乡村间的桥梁,让升级版乡村游直通城里人的内心。
遍布济宁大街小巷充满文化特色的原创文创产品、孔子博物馆复仿孔府旧藏制作的明代系列服饰、太白湖新区的“太小白”文旅新IP……旅游产品在创意和定制端的持续发力,赋予了旅游市场旺盛的活力。这股文创潮,也渐渐从城市涌入了乡村。
近年来,济宁市持续优化文创产品研发布局,在鼓励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连续举办七届“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面向海内外征集作品4000余件,先后推出“诗礼夫子”“尼山五常杯”“五常印”等优秀作品,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发展大道上扎实前行。
坚持大整合撬动,济宁文旅资源开发卓有成效,不仅文化产业风生水起、遍地开花,全域旅游的格局也在日渐形成。
曲阜构建“中有明故城‘三孔’景区、南有尼山圣境、北有文化国际慢城”的全域旅游格局,荣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泗水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新型合伙人机制激活乡村文旅新业态”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截至目前,济宁有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达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48个村入选省级景区化村庄、13个村入选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以文促旅,富甲一方兴乡村
几年的时间,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建起了特色民宿小镇、花海彩田、现代农业采摘园。兖州区新兖镇牛楼村通过做活乡村旅游,走上了村美民富的小康路。如今,“牛楼小镇”成为乡村游网红打卡地,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
这几年,牛楼村抓住泗河综合开发这一机遇,牵头成立多家集体企业,采取村集体参与、村民自愿入股、收益分红、成果共享的运行模式,规划建设了花海彩田、牛楼小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让发展红利惠及每户村民。
牛楼小镇以鲁西南民居为特色,按照小街、小巷、小铺、小院、小溪的“五小”设计理念,规划建设了小吃街、电商区、文创区和游乐区,建成商铺140多间,吸引了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创业。
牛楼村还建设了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村民增加了新的就业渠道,带动就业1100余人,集体收入突破3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
济宁市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文化资源优势,以文促旅、以旅兴文,探索乡村文旅振兴发展新模式,全力推动村落景区、精品民宿、文旅融合样板村、乡村旅游重点镇培育,让群众共享全域旅游发展的红利。
文旅融合的大潮带动了乡村振兴,游客们有了耳目一新的乡村游体验,村民也因此鼓起了腰包。“旅游+文化”“旅游+节庆”“旅游+直播”“旅游+美食”“旅游+交通”……“旅游+”的串联发展,连点成片,开创了济宁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气象。济宁市以文化探路、以文促旅、全域赋能,突出融合发展的主线,打造出了更多的文化旅游新业态、新亮点。文旅产业的发展,让群众鼓起了腰包,也富起了精神。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济宁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图书馆+书院”、乡村儒学讲堂等模式,累计建设“尼山书院”13处,率先实施“儒学讲堂”达标工程,建成标准化儒学讲堂3016处,实施“儒学民间普及推广人才支持计划”,组建了乡村儒学高级讲师团队、乡村儒学志愿讲师队伍,创新开展了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青少年国学夏(冬)令营、“新六艺”体验小课堂、广场舞“舞前一堂课”等普及活动。
近年来,济宁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创新突破年”,加快提升文化旅游工作在群众中的满意度、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在国际国内中的知名度,成功获得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承办权,先后被评为中国文化竞争力十佳城市、十大最具人气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