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县县办大学”,不如办好大学和办好县

旅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5-23 17:17

原标题:南财快评:“县县办大学”,不如办好大学和办好县

近日两位教授、专家在《清华金融评论》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今后10年建设2000所县域大学,来推动“从工业化时代向知识化时代”转型,一下引起了热议。

投资2万亿,就能发展2000个县域,甚至推动“知识化转型”,听起来都很美。但首先要厘清一个问题:“县县办大学”,究竟是“县里主办大学”,还是“在县里办大学”?

如果是前者,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全国有多少县有足够的资源来办一所像样的大学呢?即使通过国家支持或社会资本办起来了,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呢?事实是,现在大部分县城甚至部分非省会城市的中学都在流失生源。当然,也有少部分发达的县办了职业院校,但这只是更加大县与县之间的差距而已,和提议者希望的自然是南辕北辙。

如果只是“在县里办大学”,目前也不乏例子,例如“县城里的双一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如果借助名校的声誉,县城里的大学(或分校)也可以办得不错,但在县城读大学,并不代表会在县城就业——这里的“县城”换成“城市”甚至“省”都同样成立,例如东北的大学毕业生有多少留在东北工作呢?就是在西方,许多知名大学办在“县城”甚至“乡村”,大部分毕业生也不会留下。

或许“在县里办大学”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带动一下相关经济吧。但这似乎和两名专家文章中反对的“开发区”作为发动机没有本质区别。

当然,西北农林所在的杨凌毕竟是西安不远的开发区,真正的普通县城能否吸引到愿意去的师资,又是一个问题。例如提议“县县办大学”的教授,自己是否愿意去呢?现实中,我们更多看到的:名校愿意去经济发达地区“办大学”,例如许多东北甚至北京的名校去广东建校区。这就说明了市场的选择。

所以,这里一个关键问题是:面对市场自发形成的“不均衡”,即使不那么满意,是否“反着来”就行了?还是应该尊重经济规律?经济的不平衡是客观现象,当然可以引导其不至于过度发展,包括鼓励县域经济的发展,但让绝大多数县都能转型到“知识经济”,显然是天方夜谭。

另一方面,正如西方的经验,高等教育自然不一定要和经济中心重合。但冀望在哪儿办大学,就能让(作为毕业生的)人才流向哪里,“县县有大学”就能让“县县有人才”甚至“知识经济”,最多是一厢情愿而已。或许县县招博士城管还更有可能一些。

所以,与其“县县办大学”,不如把现有的大学办好,让毕业生符合市场需要。另一方面,思考对于劳动力而言,县城的劣势到底在哪儿,是缺大学还是缺其他的因素呢?

事实上,目前最需要面对的问题,恐怕不是办多少大学,在哪儿办大学,而是今年毕业的千万大学生如何就业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