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科院发布幼小衔接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涉及十个学科

旅游 新京报 2022-05-21 09:00

原标题:北京教科院发布幼小衔接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涉及十个学科

《意见》涉及小学入学适应教育阶段的10个学科,每个学科指导意见由学科指导要点、教学策略和典型案例三部分构成。

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5月20日,全国第11个“学前教育宣传月”正式启动,今年的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当天,在北京市幼小衔接阶段性教育成果经验交流会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了《北京市小学入学适应教育阶段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涉及小学入学适应教育阶段的10个学科,每个学科指导意见由学科指导要点、教学策略和典型案例三部分构成。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平表示,梳理各学科教学要求与实施建议,可以有效支持教师落实“零起点”教学。

其中,学科指导要点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相关一年级教学内容及要求为基础,对接“幼小衔接发展目标”中的“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给出具体教学建议。教学策略部分,关联教学内容及四个适应中的具体要点从课堂教学实施层面提出指导性、操作性的教学路径及方法。典型案例为教师教学提供直观参照,包括学科常态教学课例以及主题活动案例两种类型。

在《意见》中,项目组有两个基本认识,即幼小衔接和“零起点”教学。对于“零起点”教学这个名词,部分家长仍有疑问:这是否意味着孩子在上一年级前什么都不用准备?

《意见》提出,“零起点”教学是指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坚持儿童在幼小衔接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同时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的平稳过渡。

“零起点”教学的内涵是让教育回归本源。“零起点”不是绝对的“零起点”,不是清空大脑的“零准备”,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超前教育和非常态教学。儿童不需要以任何形式的学科知识积累作为入学条件和基础。

作为老师,如何做到“零起点”教学呢?

《意见》建议,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基于具体的学情开展教学,不以部分孩子超前掌握的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教学要立足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培育,积极实践以培养儿童综合素质、关键能力为主旨的教学,在实践、体验、探究等活动中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获得更多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

在项目组专家看来,做好幼小衔接,课堂的衔接是最核心的。入学适应阶段的教学要立足于衔接期儿童的发展特点,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以儿童经验的完整性为学习起点和逻辑归宿。教师教学要在考虑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儿童特有的认知世界的方式,让儿童在活动中经历学习,以教学的“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助力幼小科学衔接落地课堂。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军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